2019年6月23日 星期日

心衛文章:「職場新鮮人,如何不被問題困住?」實習諮商心理師盧慧芳


職場新鮮人,如何不被問題困住?                   


實習諮商心理師 盧慧芳

    轉眼間六月將至,即將有一批畢業生準備投入職場,成為職場新鮮人,面對生涯轉折、身份轉換,這是每個人從學校踏入社會的必經過程,在這個必經過程裡,有些人可能會經驗到「徬徨」、「不知所措」的情緒,而有些人可能會有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既期待能把大學四年所學一展身手,同時又害怕工作中的表現不符合老闆標準、擔心被指責,在知名人力網站做「惹毛職場新鮮人」的一句話調查中,發現以下幾句話容易得到職場新鮮人的共鳴,例如:「有沒有帶腦袋來上班?」、「哪個學校畢業?這個老師沒有教嗎?」、「這件事有很難嗎?」,「能力感」的被質疑也常是職場新鮮人共同的經驗。
    在這些不安、害怕犯錯、自我懷疑及被質疑的不舒服情緒中,如何不讓情緒渲染到影響我們的工作進度,進而影響工作表現很重要。以下有幾個方法提供給大家。

第一步:自我照顧
    面對工作中不舒服的情緒,能讓自己從慌亂、緊張中感到安定、有能力感變得很重要,讓自己安定的方式很多種,有些人習慣透過聊天、抱怨抒發心中累積已久的情緒,有些人習慣透過中午休息時段吃一頓好料,安慰自己的五臟六腑,而有些人喜歡在辦公桌上擺一些療癒小物,例如:小盆栽、香氛,增加輕鬆感,重點是在工作場域中,找到屬於你自己放鬆的方式、調適情緒。

第二步:嘗試將問題與自己分開
    在過去以學歷至上的文化中,我們習慣以成績作為評量人的標準,重視外在表現及訂正錯誤,將人放在尋找問題的位置,因此很常習慣將自己和工作表現劃上等號,或許我們可以嘗試「將問題視為問題」,在自己與問題之間拉出一個距離,創造空間去檢視問題行為所依據的特別情節、有哪些行為助長或削弱問題,而我們又賦予問題事件什麼意義和解釋,我們無不希望自己在工作中有多一點的效能,而不是被自我譴責的聲音壓扁。

第三步:在問題中看見特殊經驗
    當我們在陳述問題時,起初我們容易形成使問題越加穩固的描述,例如:當我們帶著自己是無效能的眼光看我們的工作時,我們會蒐集更多無效能的事件來支持我們的敘述,而這樣的敘述就會減少空間去容納同步發生的經驗,例如:我們如何在工作中堅持、努力及試圖尋找方法的力量。當我們陷在問題情境中時,低落的情緒不僅會影響工作效能,長久下來我們對自己的能力感到懷疑、甚至形成貶抑的自我認同,影響我們對工作的熱情。

    身為人,我們無時無刻都在經驗生活,而我們如何詮釋經驗、理解經驗就變得重要許多,在諮商中,我們除了協助來談者看見有哪些資源可以幫助我們處理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們透過與來談者的會談,期望打開更多的可能性和選擇,沒有所謂一條「正確」的道路,有的只是我們如何在自己的生涯、職場工作中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活出自己想要的形象、關係及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