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9日 星期五

用鏡頭,看生命 --- 攝影與自我對話團體,開始招生報名中!


用鏡頭,看生命 –--- 攝影與自我對話團體

 你是否想要找到一種跟自己相處的方式,不至於感到孤單,亦不會過於逞強, 

 
在這樣的獨處裡,跟自己對話,記錄自己所想的、所見的、所感受的…… 

 
你是否想要找到一跟世界連結的方式,觀看但不冷眼, 

 
有一點點距離,卻能用最近的角度看生活裡的人、事、物,和你所處的世界……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攝影的人、喜歡圖像的人、喜歡透過鏡頭看世界的人, 

歡迎你來參與這個團體,讓你的心跟你所創造的影像對話…… 

如果你是一個享受獨處的人、享受思索的人、享受自我對話的人, 

歡迎你來參與這個團體,讓你的眼睛被影像拓展、被世界豐富……

 






歡迎你來,讓鏡頭成為照顧自我內在最溫柔的工具… 

讓照片成為表達自我內在最有力道的語言….

 v 攝影與對話主題:「我,和我自己」



     ※ 基礎攝影構圖與原則分享

     ※ 攝影九宮格與內在探索 

     ※ 自我影像與能量卡 

     ※ 攝影日記與自我書寫 

     ※ 基礎影像編輯與播放軟體認識 

     ※ 成果發表與紀念品製作

v 時間:2012/11/19()11/26()12/3()12/10()12/24()1/7(

                   pm19:00-21:00,共六次團體,總計12小時  



v
地點:台北馬偕醫院福音樓9樓第四講堂(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92



v
講師:黃乙白心理師 個人攝影網頁http://www.flickr.com/photos/puppyeye/

v 費用:1700 (另收300元媒材費,可多退少補,學生、神學生、傳道人可享9折,

                   本院員工、志工可享8折,2人以上團報可享七折優惠



v
人數:10名 額滿為止 



v
報名:請先來電或email報名團體,並於11/12~11/15間至台北馬偕醫院福音樓九樓協談中心繳費,

                    已報名者若未於11/15前繳費,即視同放棄,名額將由候補學員遞補。

                    電話請撥(02)2543-35352010emailyipai1215@gmail.com 



v
備註: 



    1.
 
請自備數位攝影器材(相機或3C 手機產品均可,需300萬畫數以上)

    2.  若以一般底片相機或lomo機參與亦可,請自行負擔沖片費用。

    3.  請注意此團體非攝影專業教學課程。 

    4.  無攝影基礎者亦歡迎參加。 

    5.  11/12起開放繳費,11/17前若退出團體可全數退費,11/17後恕不接受退費。 




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與焦慮做朋友─李汶軒老師


這是馬偕協談中心諮商員李汶軒老師的文章,請參閱。

=======================================



與焦慮做朋友



李汶軒 



您在上台報告時是否曾因手心冒汗、雙腳發抖而影響表現?

您在人群當中是否曾有心跳大聲怦響而感覺困窘的經驗?

又,最近的您,脾氣是否容易感覺到易怒?

是否容易覺得到疲倦?



        其實,這些都是「焦慮」在我們的身後搗蛋,使得我們產生的一些生理反應。「焦慮」它潛藏在我們當中,平時若不仔細觀察,我們很難發現自己正在焦慮,因而會有手心冒汗、心跳加速、顫抖等的生理現象,有時我們會為這些生理反應而覺得困窘,有時會因這些生理反應而感到不知所措,那是因為我們尚未與這些「焦慮」做朋友,我們只把它當作是一個可怕的事,只會想要它趕快遠離我們,害怕它會帶給我們困擾、讓我們無法在限時內完成需要達成的工作任務。



        然而,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心理學家埃迪納博士在研究中發現,雖然樂觀的人比經常生氣、憤怒的人更健康、更成功,但與完全不焦慮相比,適度焦慮可帶來更多好處。適當的「焦慮」能夠讓我們在工作的表現上超出一般的水準,有時甚至會激發我們的潛能,因此我們其實不用完全的與「焦慮」說再見,更精確的來說,我們只需要了解、學習如何與「焦慮」做朋友,讓強度過大的焦慮能夠透過我們自己的調節,試著讓焦慮的強度和緩下來,然後再帶著這樣的緩和且適當的「焦慮」繼續在生命中前行。



        不要懷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能力可以調節自己的焦慮,每個人都有方法能夠來幫助自己與焦慮做朋友,以下提供幾個錦囊妙計,若您願意的話,可以一起來試試看,也許會發現「焦慮」在您身上會有著微妙的變化。



§ 與焦慮做朋友的小錦囊:



● 在您感覺到焦慮不安時,微微的閉上雙眼,依著穩定的速度來調整呼吸。



● 若您因為焦慮而感覺到肌肉的緊繃,可以伸直手臂握緊拳頭至一個您覺得緊繃的狀態後,慢慢鬆開它,您會感覺到肌肉漸漸獲得舒緩。



● 您的焦慮強度如果太大,可以建議您先來協談中心嘗試接受HRV情緒儀的檢測,以便了解自己焦慮的狀態與程度,接著配合心理師的指導,來幫助您自己平時生活中能夠更有效率的與焦慮做朋友。



只要您有心、只要您願意,相信您一定可以藉由與焦慮做朋友的過程中,讓您的工作表現或身心狀況呈現更佳的狀態。 (END)


你所教的等於他所學的? ─康得祐老師

這是馬偕協談中心康得祐老師的文章,請參閱。

==================================



你所教的等於他所學的?



康得祐 



        記得先前在網路上讀過洪蘭教授的一篇文章,文中舉了一個例子,描述一位母親希望藉由訓練孩子獨自搭校車上下學的方式,來讓孩子學會獨立面對生活。過程中雖然孩子一直表達對於獨自搭車的恐懼,但是為了使孩子學會自立,這位母親依舊堅持要孩子去完成這項任務。



        實踐的結果是孩子並未順利的回到家裏,而且因為坐過了站,流落在陌生的街頭,心中滿是無助及徬徨。最後孩子終於想起了家裡的電話號碼,打電話回家求助。當父親載著孩子,在放學兩個小時後終於回到家時,孩子紅著眼眶,猛力關上房門,憤怒地衝進房間。他拒絕與任何人說話,假裝埋頭作功課,對媽媽探門喊吃飯充耳不聞… 



        這過程中孩子到底經驗了些什麼?是獨自面對生活所帶來的成就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或是體認到真實世界的殘酷,沒有人會幫助你,即便是你的家人…當這孩子長大時,他會自行處理生活上的所有事情,努力,甚至強迫自己消化所有生活事件帶來的情緒,不願求助,因為經驗告訴他,即便他將內心的害怕、不安表達出來,也不會有人伸出援手…所以,我們所希望教會孩子的是什麼?相信後者所帶來的負向影響,不會是父母在教導孩子獨立時所期望看見的結果。



那麼,我們能夠怎麼做,讓孩子所學習到的盡可能的貼近我們所想教導的呢?以下提供幾個重點來給家長們參考:



1.先思考、後教導:以教導孩子獨立為例,父母可以先試著釐清自己心中認定的獨立所代表的具體行為為何?接著思考我們希望孩子透過學習獨立得到些什麼好處?我所要使用的方式是否能夠達到這些目標?接著再進入下一個階段。



2.按部就班、循序漸進:以階段性的方式,配合孩子的步調,慢慢的將學習的步驟交給孩子,因為學習並非一蹴可及。這樣的過程,能夠讓孩子在面對學習上有足夠的安全感,而不至於在犯錯或是遭遇困難時不知所措並引發孩子的恐懼、焦慮或挫敗感,造成對下一次嘗試的抗拒。



3.核對、傾聽及澄清:最後是當孩子完成這項任務時,花些時間去詢問他在過程中有些什麼樣的感受?並對於自己所希望孩子學習的目標進行核對,若孩子在過程中有負面情緒產生時,也能夠與孩子討論,讓孩子不會因為負向的感受的出現,而否定了在學習歷程中其他正向的感受。



期待這樣的方式,更能夠讓我們在面對教導孩子的情境時,將滿滿的愛傳達給孩子們。(END)

愛情公寓~住著祕密的房間─盧忻燕老師

這是馬偕協談中心諮商員盧忻燕老師的文章,請參閱!

========================================



愛情公寓~~住著祕密的房間



盧忻燕



        這是一棟老舊的公寓,外牆灰色的磁磚,已經有些剝落,是那種即使每天在走路的過程裡,都不會在意的就房子。但是,只要你稍微留意,就會發現,不論你走到哪裡,就是可以看到它。明明這樣的不起眼,但是你就是會知道,她就在那裡,就像是記憶中的路標,不論往哪裡走,你就是可以看到,它就在你的附近,不近也不遠的地方。



        在這棟公寓裡面,出租著好多的房間。當我們把鏡頭更拉近些,你會發現,每間屋子的顏色,設計的風格也都各有所不同。有原木的鄉村風格、簡潔的現代設計,更有古典的豪華精緻。在這麼多的不同中,唯一相同的,就是這棟這麼不起眼的公寓,空屋率奇低,往往上一組房客剛剛搬離,下一組房客們就已經背著背包,拖著大大的行李箱迫不期待的準備入住。這棟公寓也跟他的外型一樣,有一個老舊的規定,兩人協議租屋後,就不能再分租給其他人,雖說是規定,但近年來遵守的人卻是越來越少了。有些人總是這樣,喜歡在看不到的地方違反規定,因此,房間內有時候入住的不一定是當初簽約的兩人。而沒有與房東簽約卻入住的人,則是連進出大樓都要小心翼翼的,多數是只有跟其中一位房客分租,往往另一位房客卻毫無知覺。每一任的房客,都是開開心心的進入租屋的房間,卻很少有微笑離開的,多半是在房間裡,發生了違反規定的狀況,讓住在裡面的房客們,受到了不同的傷害。



        突然發現房屋裡多了「人」的房客,往往在發現的過程中,會感受到自己的受傷,也會生氣對方的背叛以及難過在租屋過程中自己的粗心大意。偷分租房間給他人的房客,雖然在分租的過程中,對新進的房客則是有偷偷享受的快感,但是相對於對承諾的房客卻一直背負著罪惡感以及羞愧感。而偷偷承租房子卻因為規定無法光明正大出入房間的房客,除了面臨不能說的寂寞,更會體驗到在租屋過程中見不得光的羞愧以及對於自己沒有先承租到的懊惱。



        每天,在每個房間中,都上演著喜、怒、哀、樂。時間的洪流,讓周遭的環境不斷地變化,卻無法帶走,曾經進入這棟公寓的人,臉上的笑容以及對於未來的期待,同樣的,也無法抹滅那些雖然已經結疤,卻仍有疼痛滯留的感受。更承接著,現在正住在裡面的人,那些掙扎、矛盾,但公寓總是靜靜的,靜靜的。一如往常的存在著…。 



        現在的你,是已經住在裡面嗎?還是正要承租呢?如果是,又是住在什麼樣的房間呢?華麗的?古典的?亦或是鄉村類型的?你是簽約的?偷偷分租的?還是悄悄承租的那個?現在的你,是愉快居住的?是承受傷害卻無法搬離的那個?亦或是承受著分租給他人,遊走在焦慮與壓力邊緣的那個?還是你是那個偷偷進入房間,完全不能夠與他人提起或者是承受矛盾焦慮煎熬的那個?不論你是哪一個,在這個過程中,你都受了傷,那當受了傷得你,有讓自己療傷嗎?有好好的看看自己受傷的地方嗎?有給自己一個在清洗傷口,痛的時候一個真誠面對自己的空間嗎?還是這時候的你,已經六神無主、全然的不知道該何去何從了?



        先暫時離開房間吧,容許自己找個地方,一個讓自己安心、相信的空間,也許是個花園、也許是一塊草地,找一個是讓自己可以有短暫放鬆、舒適的地方。好好的,好好的為自己傷心,因為,心,真的被傷到了。容許自己在這段時間裡,好好的難過,好好的流淚,讓自己,在這裡好好的被自己擁抱,輕輕拍拍自己,暫時放下混亂又矛盾的一切,讓自己能夠全然的傷心,而這也是療傷的第一步。



        在釐清一切的開始之前,在那個讓你安心的地方,挑選一本筆記本,用「我」、「你」以及「他」為主詞的方式書寫下自己受傷的心情,用「我」的故事來感受自己所感受的痛、用「你」的故事看看對面的自己有多受傷,用「他」的故事來瞭解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的轉變。藉由文字替受傷的自己說說話,擁抱受傷的自己;讓自己能夠輕撫受傷的心,匯聚往前邁進的力量。唯有承認自己受傷了,才有可能真正的看到在房間中自己的樣子。就這樣吧,好好的面對自己的傷,它除了需要時間,更需要的,就是對自己的寬容與體諒。等到有力量的時候,再去面對房間內的一切。也許未來會雲淡風輕,但是至少在當下,容許自己傷心一下吧。(END)

孩子來婚姻走?婚姻中的另類小三─王念綺老師

這是馬偕協談中心諮商員王念綺老師的文章,請參閱。

=========================================



孩子來婚姻走?婚姻中的另類小三



王念綺



孩子出生後,我不再是你的白雪公主!

新手父母在迎接新生命學習做父母的同時,也正經歷一場無形的婚姻考驗



期盼了九個多月,終於等到和小寶寶的誕生,這對許多夫妻而言,是件甜蜜又興奮的時刻。然而當孩子出生後,餵奶、擠奶、哄小孩、換尿布、洗澡等各式繁雜的照顧工作接踵而來,夫妻倆常疲於應對,讓伴侶們面臨婚姻中第一次重大的挑戰。



「為什麼你都不幫忙多分擔一些?」「為什麼你不懂我的辛苦與疲累? 「面對眼前如此嬌嫩的小寶貝,我好怕無法做個好媽媽,沒辦法把她照顧好、教育好。」



新手媽媽經歷九個多月生理上的急劇變化,當孩子出生後,一面得從產後的虛弱狀態中恢復,一面又得拖著疲累的身軀開始著不分日夜的照顧行為,除了身體上的極大負荷,心理上面對這個新到來的小生命,正從單純的太太角色轉換,學習著做個「媽媽」--一個幼小嬰兒的照顧者。即便先前做了再多的功課,身旁有婆婆媽媽的支持,這個任務仍是過往從未有過的經驗。



此時,親愛的另一半是妳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對於照顧小寶貝的忐忑、不知怎樣才是最好,內心惶恐、不安、擔心與脆弱,妳的好渴望他能理解、支持與安慰。然而睡眠不足的妳,面對著不時哭鬧的小寶貝,必須時時處於備戰狀態,好難有辦法對先生說出內在的感受,越是如此,感覺與先生的距離越遙遠,好像自己一個人必須獨自承擔所有的責任,內心的孤單、無助、沮喪甚至是生氣的感受也油然而生……



「曾幾何時,我好像不再是妳心中的白馬王子,我倆之間的話題只圍繞著孩子?妳的注意力全在寶寶身上,我感覺像是被遺忘的那個人……」



許多先生曾經感受過太太自從孩子出生後就變了,她不再是過去那個會跟你撒嬌、溫柔體貼、製造浪漫、聽你說話的太太,取而代之的是不斷糾正你照顧小孩方式,嫌棄你不幫忙做家事、抱怨你不夠重視孩子、嚴格又嘮叨的女王。



你好想做個好爸爸、好老公,但似乎自己怎麼做都不對,聽著太太訴說著書中學習、友人傳授的教養祕訣,你感覺好難插上話,因為一說可能又被太太打槍。漸漸地在這三人家庭裡,你感覺到好像有沒有你都是一樣的,你心中的壓力太太好像不太能理解,孤單、寂寞、被忽略的感受在心中也慢慢發酵……



許多時刻新手父母就在照顧、教養孩子、處理家務上意見不合,大大小小的意見相左與口角,漸漸吞噬著夫妻間的愛情存款,兩個人都感覺自己好努力,也好委屈因為自己的辛苦對方總沒看到,兩個人心的距離似乎越來越遠。



八成以上的新手父母經驗到中度至嚴重的婚姻危機,這些父母變得對彼此越來越有敵意,絕大部分的父母過得很辛苦,這與原先想像溫馨幸福的育兒畫面有著天壤之別。



當我們和伴侶意見不合或爭吵,彼此關係較不穩定時,恐懼感就會隨之到來,華盛頓大學神經科學家潘克賽普(Jaak Panksepp)稱之為原始的恐慌。此時,我們通常會做兩件事,一是為了從伴侶身上得到安慰和保證,變得黏人又予取予求;二是為了獲得平靜並保護自己,變得退縮和冷淡。



然而,不論是黏人,或是表面上冷淡疏離,內在都想表達的是「不要忽視我,請陪伴我,我需要你。」好想跟對方好好說話,卻不知從何開始!內心都渴望與對方靠近,但卻又好害怕受傷。如果你曾有過這樣的感受,你可以試著採用軟性對話方式與對方溝通,或者是來到一個專業的空間中,讓我們當你的轉譯者。





新手父母幸福創造法

保留夫妻獨處的約會時光:每周留一段時間專屬於對方,這段時間做些彼此喜歡的事,這或許是過去沒有寶寶時,屬於兩人獨特的相處方式,讓彼此除了當父母外,也當對方的情人。



聰明的抱怨,而不批評:抱怨是針對特定問題,指出對方的行為,而非對方的性格缺陷。因此直接說出妳的需要,不要攻擊或責怪對方。



軟性對話: 

        → 從正面事物開始:「我看到一家新開的餐廳,如果你有空帶我們一起去,一定會很開心」。

        → 表達感謝與感激:「謝謝你工作那麼累,還願意聽我說話」。

        → 用「我」當主詞,而不要用你:「我好期待你有空時幫我分擔一些家事」。(END)

2012年10月1日 星期一

2012年最新諮商心理師榜單,恭喜!

2012年最新諮商心理師高考及格榜單放榜!

在本中心完成諮商心理師訓練,錄取者有:

馬偕四班  吳宛璇

馬偕六班  葉北辰

恭喜以上兩位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