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5日 星期二

諮商心理師呂奕熹的部落格

這是本中心呂奕熹心理師的部落格網址:



http://psyleu911.pixnet.net/blog





呂奕熹心理師個人簡歷如下:


學歷:美國天普大學(Temple U.)教育心理碩士


證照:諮商心理師特考及格


現任:馬偕協談中心 諮商心理師

         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第一屆、第二屆理事

         教育部部定講師

2009年12月8日 星期二

分手療癒團體,招生中!

分手療癒成長團體

~每一顆受傷的心,都值得用「愛」陪伴~ 





團體簡介:

「再好的東西,都有失去的一天;再深的記憶,也有淡忘的一天;

再愛的人,也有遠走的一天;再美的夢,也有清醒的一天。」~莎士比亞~



當情已逝,帶走的是……………心、靈魂、還是曾經勇敢的愛?

當人已遠走,留下的是…………悲傷、失望、還是流不止的淚?

熟悉的咖啡小館、歡笑的遊樂場裡,剩下的又是?…傷痛,還是碎成片片的記憶?



心碎的故事,渴望被傾聽;流淚的傷口,等待著無條件的愛。在愛情流轉中,破碎的心,需要你細心關注、用愛陪伴。我們相信,透過對失落經驗的療癒,會幫助自己重新理解分手故事,從傷心中萌出成長的勇氣與養分。誠摯邀請正經歷著分手的你,為自己開啟療癒之旅。從生命故事的傾聽分享、經驗的敘說、重整,並透過不同媒材使用,與團體成員的陪伴中,開啟內在愛的暖流,為自己找到隱埋於傷心背後的生命禮物! 



團體主題:

一、「溫柔」的碰觸:
形成陪伴團體,建立接觸經驗的安全環境。

二、「心」的眼睛:生命故事再敘說,新的看見。

三、寶貝內在小孩:學習從「心」照顧內在情緒經驗。

四、尋找生命禮物:從經驗中的學習與體會,看見分手的意義與價值。

五、新的故事,由我來寫:擁抱整合後的自己,勇敢再出發。 





團體資訊: 

1.時間:2010/1/4至 2010/2/8(每週一),共六週,19:00-21:00 



2地點:台北馬偕醫院福音樓第四講堂 



3.對象:正在經歷分手,目前為單身者。 



4.人數:12人,額滿為止。 



5.帶領者:林羿汝老師(詳細經歷與專長,請參考部落格) 

          (馬偕協談中心全職實習心理師,相信成長就是不斷學習內在療癒的旅程。)

協同帶領者:蘇絢慧老師(詳細經歷與專長,請參考部落格) 

          (馬偕協談中心專任心理師,專長失落陪伴,是悲傷領域的生命療癒者)

6報名方式:

時間:即日起至2009/12/31(四),額滿為止

費用:一般民眾500,員工/義工300,全程參與者可退200。

請親至櫃台繳費,或用現金袋寄至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92號9樓馬偕談中心。

聯絡方式:電話報名25433535#2010/2011

2009年11月2日 星期一

好好愛自己─自我成長團體 報名招募中!





平安線30週年 生日快樂! 感言徵求中!

平安線30週年 生日快樂!



您知道馬偕醫院平安線嗎?

您曾打過平安線嗎?

邀請您祝福與肯定平安線的付出與奉獻


平安線是由一群來自社會各角落的志願服務者一起擔負心靈支持的工作。他們完全無支薪,也得不到任何名利,從年頭到年尾,一年365天,從上午九點到晚上九點,沒有間斷的值班,這一份付出,只希望在社會上提供溫暖與陪伴,也讓許多心靈憂傷者能有力量面對人生。



今年,2009年12月,平安線將走過30年,10,950個日子,以131,400小時陪伴與傾聽許多走在人生低潮的朋友敘說心情。他們鮮少收到肯定,也鮮少被表揚,他們只是默默,沒有個人身分的坐在電話另一頭,聆聽每一通電話中的心情故事。

 

邀請您給予平安線一些肯定與祝福,在越來越高壓力的社會環境中,我們依然堅持平安線的存在,為了讓社會多一分關懷,可是,我們需要您的鼓勵,一起為平安線走過30年而慶賀。並期許,平安線可以繼續走向下一個30年。

 

如果您願意,請您寫下給平安線的祝福與鼓勵,或您與平安線互動的心情故事,可以不具名,

請寄到: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92號9樓  馬偕醫院協談中心

或是在網誌上回應,我們都將於線慶當天分享給平安線的義工們,並讓更多人認識平安線的存在與意義。

2009年10月20日 星期二

舒壓深吸呼團體,招生中!

舒壓深吸呼團體





        你累了嗎?你覺得面對很多壓力嗎?

        你的壓力得不到釋放的感覺嗎?

        你對於生活感到疲憊嗎?

        你想要找回過去的力量嗎?

        你想要了解自己嗎?

        你想要生活更自在嗎?



        馬偕協談中心竭誠歡迎您前來深.呼.吸!



※團體內容

        一、認識與覺察壓力來源與影響

        二、回歸自我的身心放鬆訓練

        三、尋找因應壓力的正向資源

        四、另含個別HRV 情緒檢測二次



※團體資訊

        一、 時間:2009 年12 月2 日至2010 年1 月13 日,每週三: 19:00-21:00

        二、地點:台北馬偕九樓第四講堂

        三、費用:一般民眾700 元,馬偕員工或義工500 元

        四、招數名額:10 名滿額(依繳費完成之順序)。

        五、報名日期:即日起至課程前三天或額滿為止。

        六、報名方式:電話報名, 02-25433535 轉2010 或2571-8427



※團體帶領者介紹

        領導者:簡匯育 諮商員

                        學歷:台大心理系/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班

                        專長:親密關係、婚姻與家庭諮商、男性關懷、女性成長

        協同領導者:呂奕熹 諮商心理師

                        學歷:政大心理系/美國天普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

                        專長:情緒壓力檢測與調適、網路成癮症候群、學習適應、家庭諮商、一般性精神疾病

馬偕協談中心 淡水院區 服務開跑!


為服務淡水院區員工、志工,以及鄰近社區民眾,

協談中心成立淡水院區辦公室,地點在馬偕樓四樓416室。

自4月13日起,由諮商心理師團隊提供專業心理諮商服務,

自即日起開始接受電話預約!請多加利用。 



服務時間:比照淡水院區上班時間,每週四為工作會議時間,暫停服務。

收費標準:比照台北院區辦理,員工、志工免費!

預約專線:02-28094661轉分機2179。



心理師值班時間表:





































日期

 

時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09:00


10:30


呂奕熹老師



林羿汝老師




林羿汝老師


蘇絢慧老師



林羿汝老師


工作會議時間,不提供服務


王榮義主任



林羿汝老師


林羿汝老師 


10:30


12:00


13:30


15:00


 


15:00


16:30

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

馬偕協談中心平安線第十七期義工招募開始報名!

馬偕協談中心「平安線」第十七期義工招募



生活於現代複雜急變的社會中,人必然要面對許多競爭與挑戰,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或困擾,也日益增多。馬偕紀念醫院為積極關心社會,設有協談中心,以面談及「平安線」的電話協談,幫助有自殺意念、家庭、婚姻、感情、人際關係……等困擾的求助者,減輕其焦慮、痛苦、衝突,進而邁向更美滿充實的人生。



目前「平安線」需更多有志於輔導助人的志願工作人員,為強化服務陣容,正積極招募中,歡迎有心從事心理衛生社會服務工作人士報名參加。



(
一)報名日期:即日起接受報名,至2009年12月15日截止。

        週一至週五上午8:00~12:00,下午1:30~5:00;

        週六上午8:00~12:00


()報名資格:

        (1)願意每星期付出三小時從事「電話協談」服務。

        (2)社會人士:年滿廿四歲至六十歲者,專科畢業以上程度


        (3)學生:相關科系二、三、四年級(社會、教育、心理、輔導、醫藥……等科系)。



(
)報名方式:

        (1)請攜帶一吋半身照片兩張,身份證影印本一份,及第一階段費用3,000元。

        (2)親自報名且當場面談,至「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92號9樓」協談中心填寫報名表。

        (3)聯絡電話:(02)2543-3535轉2010~2011,2486~2487。



(四)訓練日期與課程內容:



※第一階段課程:99年1月5日至2月11日(每二、四晚上7:00-9:00)

        1. 中心簡介/ 開訓典禮/ 心理測驗

        2. 人格發展與自我探索

        3. 全人理念與助人關係

        4. 家庭如何塑造人

        5. 人際關係與溝通

        6. 情緒心理學與壓力管理

        7. 助人者自我覺察與自我成長

        8. 良好助人關係的建立

        9. 失落陪伴與悲傷輔導

        10.精神疾病的認識與轉介

        11.輔導理論與實務

        12 課程測驗評量(出席率30%,測驗50%,上課參與與表達20%)




※第二階段課程:99年3月2日至5月13日(每二、四晚上7:00-9:00)


        1.精神疾患處理與轉介

        2.親子與家庭議題之輔導

        3.情感與婚姻議題之輔導

        4分手、.離婚、失喪議題之輔導

        5.助人過程常見法律問題與倫理議題

        6.特殊與危機個案之處理

        7.電話協談理論與技巧 (四堂)

        8.電話協談理論與技巧及演練(6次)週二

        9.成長團體(6次) 週四 (5/20~5/22 面談與演練口試)



※ 第三階段課程:
9967815 (每週五晚上個案研討團體)


        1.電話協談實習(10)

        2.個案研討團體(11)

        (826~28日第三階面談與演練口試)、九月第一週公佈正式入取名單99101正式受聘,為期一年



(五)訓練費:

        第一階段 3,000元,

        第二階段 4,000元,(通過第一階段考核者),通過第二階段者,才能參加第三階段訓練。

        第三階段 3,000元。 (員工、本院義工、神學生與在職學生八折)




註:凡通過各階段訓練與評量者,再經最後面談甄選通過者始能成為正式義務工作人員。

 

歡迎傳道人、神學生或基督徒參與此項義務工作。



馬偕協談中心 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您正為
感情困擾、家庭糾紛而煩惱,請撥「平安線」輔導專線:

        02-2531-0505 (吾傷矣領我領悟)

        02-2531-8595 (吾傷矣幫我救我)



心理諮商預約電話:02-
2571-8427或 02-2543-353520102011、24862487協談中心

2009年9月21日 星期一

電影賞析:從27件禮服的秘密-關於「照顧者症候群」的故事

這是由本中心簡匯育老師撰寫的文章,請參考。





從27件禮服的秘密-關於「照顧者症候群」的故事

  

【劇情簡介】



珍,一直都很會照顧別人,但卻不太會照顧自己。她的一生都在成就別人的快樂-從她衣櫃中滿滿的二十七件伴娘禮服就能證明。在某個特殊的夜晚,珍試著在曼哈頓與布魯克林兩地舉行的婚禮趕場,一位報社記者凱文目睹了這一切,他清楚關於這位婚禮狂的報導,將能使他脫離報紙的婚禮專欄。



珍發現凱文的憤世嫉俗與她最熱中的事物-也就是婚禮-完全相反,於是兩人產生爭吵。讓珍一度井然有序的生活更形複雜的,是她妹妹泰絲的到來。泰絲迅速讓珍的上司喬治拜倒在她的裙下,並央求她永遠樂於助人的姊姊幫忙自己與喬治的終生大事…。(引自yahoo電影介紹)

 

【電影賞析】

27件禮服的秘密,乍看之下也許是個充滿浪漫色彩的愛情故事,但細究主角珍本身的家庭背景與其日後樂於照顧他人的習慣而言,所反映的也許是一種值得深思的現象。



在故事的脈絡之中,珍自年幻失去母親之後,便擔任起母職協助父母照顧妹妹泰絲以維持家庭功能的運作,並且於長大成人之後仍將照顧他人視為己職,除了在工作場域無微不至地照顧老闆大大小小的需求,以及將照顧的本質擴大延伸至照顧女性朋友一生一次如夢幻般的婚禮,宣稱自己是一位「完美伴娘」,而這也是27件華麗禮服背後不為人知的心酸,以下筆者將以兩個方面與讀者分享觀後感。



首先,珍對於家庭的付出,以當時處於危機與失落的家庭來說,有其獨特的功能以維繫家庭繼續運作的動力,特別珍處在家庭中長女的位置,以華人文化來說,經常有「長子如父,長女如母」的說辭,彷彿長子或長女在父母親無法發揮親職功能之時,有其義務性需要站上雙親的角色,以工具性勞務的付出(如:煮飯、洗衣、打掃或是賺取家用等),或是情感性的勞務(如:關懷、撫慰、逗他人開心或調節衝突等)來照顧年幼的手足。



除了成為手足的照顧者,子代也有可能角色反轉為自己爸媽的父母親,並且提供上述工具性或是情感性上的照顧,而這即是Boszormenyi-Nagy與Spark所指稱的親職化(parentification)現象,即家中的小孩以家人的需求為優先考量,而犧牲了自己接受照顧、撫慰或引導等等的需求,而這樣的現象約在1970年代開始,由於家族治療的發展,才開始被臨床工作人員所注意到,發現有許多小時候扮演雙親角色的子代,在其成年之後,不論對方需不需要,仍舊繼續扮演著照顧他人的角色,而不論所照顧的人究竟需不需要那些幫助,形成了一種「照顧者症候群」的現象,通常可見的特徵即是與他人難以維持適當的心理距離、不易拒絕他人的要求、對於要滿足自己的需求會有罪惡感,以及即便體認到了在家庭中常處於被剝削的角色,卻很難能跨出家庭的藩籬而走出自己的生活。



臨床上對親職化現象的專注,並不意味著子代在家中協助父母發揮親職功能便是病態的行為,而是當在家中承擔照顧角色的子代,其所負責的任務不適合其身心發展的階段,或是並沒有其他家人可以在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那麼長期下來才有可能對於子代的身心發展有負面的影響。此外,目前既有的相關研究也發現幾個相關因素會左右親職化現象的發生,分別是個人特質、性別、出生排行、父母親身心問題、父母婚姻關係品質、家庭社經水準、家庭型態等等。



回過頭來檢視電影的主角珍,她與其他人之間的人際界限模糊,為人親和,是個百分之百的好人,但對於向別人say no有困難,以及在滿足自身需求時也會有些罪惡感。因此,珍可以在電影開始的橋段來回穿梭兩位友人的婚禮,或是無微不至地關照老闆喬治的各項需求,以及在迷戀喬治的情形之下,仍願意放棄自身的愛情來成全妹妹泰絲的幸福,並且在心理十分掙扎的情況之下,答應為泰絲籌備婚禮等等,都不言而喻地說明了珍自幼照顧他人的特質至其成年之後並沒有改變。筆者進一步也認為珍的所作所為,表面而言是在照顧他人,而這樣的過程或許暗喻了她對於圓滿的追求,她是鑄造圓滿的推手,藉由成全他人宛若便是實踐了自己的幸福,但不勝唏噓的是這並不屬於她自己的幸福。所幸在電影的橋段之中,男主角凱文以拯教者的姿態,不僅直指珍所不願意承認的自己,並且兩個人終能如童話故事中王子與公主般浪漫的完婚,而珍這回便不再是完美的伴娘,而是最美的新娘……。



不知各位讀者對於筆者所描述的現象是否感到熟悉?其實在許多本土性的戲劇中也時常可以看到像珍這樣的角色存在,像是魯冰花中的古茶妹便是很典型的例子,她對於喪偶之父親的體貼與對喪母之弟的疼惜,但又誰照顧到同為失去媽媽的茶妹之需求呢?在西方文化所崇尚的個人主義之下,願意犧牲小我的個體容易被突顯出來,並且會被所身處的社會環境鼓勵應該要多為自己著想。但是在華人講究集體主義,以群體之利益優於考量的文化包袱之下,像古茶妹這樣聽話、順從、付出與隱忍的人,反而是為社會所期許的表現,而這不難由民間或是各級學校所設立的「孝悌楷模獎」一窺我們文化對於孝道的重視。因此,所謂的「照顧者症候群」也許只是某特定文化下的產物,在物換星移之下,於另一個文化中有了不同的風貌與聲音。



27件禮服的秘密之最後的結局有許多綺麗夢幻的色彩在當中,從未為自己著想的公主,終於等到一名會為她著想的王子,但這名拯救者能帶她到何處呢?即便有天涯海角之遠,是否真的就能與過去告別呢?在實務工作中,常見的情形反而是親職化的子代於心理層面被困於家中,而與家人的關係形成糾結綿密的局面,彷彿兩者之間存有情緒臍帶,這條帶子難以被時空的轉換所截斷,而形成了個體與原生家庭共生的局面。



承如前述,親職化或是照顧者症候群並非精神病理的分類之一,但惟有在這樣的情形已有損子代的生活功能(比方說出現了一些心身症狀而影響其在人際、職業或是學業上的表現)時,慢慢地藉由助人工作者的協助,才能揭露親職化子代背後的心酸與辛苦,進而除了能夠引發更多人對於華人文化中既定價值觀的反思與重視,更重要的是帶給親職化的子代另一種不同的視野與選擇-原來,我可以多愛自己一些,而毋需等待別人的肯定、關愛與垂憐

 

【參考書籍】

Boszormenyi-Nagy, I., & Spark, G. M. (1973). <i>Invisible loyalties: Reciprocity in intergenerational family therapy</i>. Hagerstown, MD: Harper & Row.

2009年8月31日 星期一

縫紉創作自我療癒工作坊(進階班)

創作自我療癒工作坊



~進階班  


 


 




本工作坊藉著縫紉過程,發揮個人獨創性,在好玩有趣專注的創作中促成內外在平衡。並在縫製娃娃中,將自己內在需要對話與照顧的部分賦予在娃娃上,並透過縫紉創作過程,象徵縫合內在自我。


 


自備材料


 


1. 全新襪子1~2雙,腳踝以上長度。(依自己喜愛的花色購買)


2. 填充棉花(永樂市場,或是延平北路一段口小熊媽媽的店有賣)


3. 眼珠子(黑色珠珠,手工藝品店有賣)


4. 針線包 (請準備顏色接近襪子的線,或各色線)


5. 剪刀。


 


時間:2009年1010(),上午九點半  至  下午四點半。


    台北馬偕九樓第三講堂


費用:650元,馬偕員工或義工500元。


招收名額:15位滿額。(依報名與繳費完成之順序)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課程前三天或額滿為止。


報名方式:電話報名02-254335352010


親臨繳費或寄現金袋至:北市中山北路二段929樓馬偕協談中心


 


馬偕協談中心歡迎您


2009年8月27日 星期四

縫紉創作自我療癒工作坊招生中

創作自我療癒工作坊


 


 


 

 



本工作坊藉著縫紉過程,發揮個人獨創性,在好玩有趣專注的創作中促成內外在平衡。並在縫製娃娃中,將自己內在需要對話與照顧的部分賦予在娃娃上,使自己可以具體的瞭解內在需要的存在,進而照顧。


 


自備材料


 


1. 全新襪子1~2雙,腳踝以上長度。(依自己喜愛的花色購買)


2. 填充棉花(永樂市場,或是延平北路一段口小熊媽媽的店有賣)


3. 眼珠子(黑色珠珠,手工藝品店有賣)


4. 針線包 (請準備顏色接近襪子的線,或各色線)


5. 剪刀。


 


時間:2009815(),上午九點至十二點。台北馬偕九樓第四講堂


費用:400元,馬偕員工義工200元。


招收名額:20位滿額。(依報名與繳費完成之順序)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課程前三天或額滿為止。


報名方式:電話報名02-254335352010


親臨繳費或寄現金袋至:北市中山北路二段929樓馬偕協談中心


 


馬偕協談中心歡迎您


小團體消息:「為你的夢境解碼」小團體,接受報名中!



 為你的夢境解碼

 夢是自我表達的一種密碼,



 
傳達著特殊與神秘的潛意識意涵,



若你讀懂了夢所使用的另類語言,



可因此更認識自己、更懂得自己。



邀請你一起進入這奇妙的空間,



讓你成為夢境解碼的高手。

 





象:8~12位有意願自我探索,並對夢有興趣者參與。 



方式:以團體方式,希望參與者可以自備印象深刻的夢來團體實際操作。團體中亦會講解夢的原理。 



時間:72日 開始至827日 每星期四晚上七點~晚上九點 ( 7月30停一次,共八週) 



地點:馬偕醫院台北院區(中山北路二段92) 九樓 第四講堂 



帶領者: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

        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呂旭立基金會兼任諮商心理師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兼任諮商心理師、台灣神學院教會與社會系兼任講師



著作:死亡如此靠近、請容許我悲傷、生命河流、這人生、喪慟夢、於是我可以說再見



報名費用:2500 (本院員工義工、在學學生八折



報名方式:以電話報名02-254335352010,並親臨馬偕協談中心繳交報名費,或是寄掛號現金袋,才算完成報名手續。12位滿額,以報名完成的先後順序為基準。


「當下,與妳真誠相遇」系列活動,即日起開始報名!

由曹中瑋老師主講有關完形諮商的系列講座,即日起開始報名!

本活動申請諮商心理師繼續教育認證中。

活動地點:馬偕紀念醫院 台北院區 福音樓九樓大禮堂





報名請洽:



馬偕協談中心:02-25433535轉分機2010



張老師:02-23697959轉分機 9 或 214



額滿為止!







2009年8月9日 星期日

莫拉克颱風,8/7、8/8心理諮商服務停止!

因莫拉克颱風影響,達人事行政局停班停課標準,

8/7、8/8心理諮商服務暫停。

如有預約民眾,請與本中心聯絡,改約其它時間。

以上!

2009年7月27日 星期一

2009年馬偕專業服務團隊




※ 專長一覽表

 



王榮義牧師 / 中心主任


學歷:愛丁堡大學神學碩士 / 波士頓學院教育碩士


專長:釋夢工作、信仰議題、靈性醫治、存在意義



心理師介紹



呂奕熹
心理師

學歷:政大心理系 / 美國天普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


專長:情緒壓力檢測與調適、網路成癮症候群、學習適應、家庭諮商、一般性精神疾病



曹淑華
心理師

學歷:中原心理系 /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專長:兩性關係、婚姻諮商、家庭治療



蘇絢慧心理師

學歷:台灣神學院教會與社會系 /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碩士


專長:悲傷諮商、生命敘說與重整、表達性藝術療癒、讀夢工作、情緒議題




吳宛璇 全職實習心理師

學歷:中山醫學大學心理系/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

專長:親密關係、親子關係、情緒困擾、婚姻與家庭諮商



簡匯育 全職實習心理師

學歷:台大心理系/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班

專長:親密關係、婚姻與家庭諮商、男性關懷、女性成長



林羿汝 全職實習心理師 (淡水院區)

學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諮商所

專長:自我探索、關係議題、情緒覺察、青少年學業適應與心理困擾





※ 服務內容:



        婚前與婚姻諮商、親子家人關係協談、情緒調適、壓力調適、其他議題心理諮商。



※ 服務流程:



        電話預約諮商
─ 

                台北院區:02-25433535
分機
2010

                淡水院區:02-28094661分機2179



        →
填寫個人基本資料、簽立諮商同意書、進入初次晤談



        →心理師經初次會談後評估,預約往後的協談次數及時間,

            並視需要邀請個案家屬加入諮商;或視個案需要,轉介至精神科、教會、成長團體、讀書會
等。



※ 服務時間:



        週一
~ 週六上午 9 00 ~12 00

        週一 ~ 週五下午 2 00 ~ 5 00 

        ( 逢國定假日休假





【預約辦法】



本中心個人諮商時間採預約制,您可依適合的時間進行電話預約或親臨預約,本中心會為您預約諮商老師可以的時間。因為採預約制,建議您若需要諮商,可提早預約,以方便您有更多時間可選擇。



【收費方式】



本中心為自費方式,非健保給付。
 



個人諮商價格表





專任諮商心理師



一般人士

        1600/ 1小時 ( 院方社會關懷補助1000元,當事人自付600)



院內員工、義工

        1600/ 1小時,由院方提供員工福利全額補助



院內員工、義工三等親內眷屬

        1600/ 1小時,( 院方社會關懷補助1300元,當事人自付300)



實習諮商心理師



一般人士

       當事人自付400



院內員工、義工

        由院方提供員工福利全額補助



院內員工、義工三等親內眷屬

        當事人自付200





雙人以上諮商價格表



專任諮商心理師



一般人士

        2000/ 1.5小時 ( 院方社會關懷補助1000元,當事人自付1000)



院內員工、義工

        2000/ 1.5小時,由院方提供員工福利全額補助



院內員工、義工三等親內眷屬

        2000/ 1.5小時,( 院方社會關懷補助1500元,當事人自付500)



實習諮商心理師



一般人士

       
事人自付800



院內員工、義工

        由院方提供員工福利全額補助



院內員工、義工三等親內眷屬

        當事人自付300元

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

馬偕協談中心 伴侶諮商特別夜診 開始預約!

馬偕協談中心  伴侶諮商特別夜診  4/22至5/30於晚間開放

…………………………………………………………………………



















時段


週三晚間


週五晚間


17:00–18:30


許伶楓  實習心理師

將婚伴侶 婚前協談

新婚伴侶 婚姻適應


黃乙白   實習心理師

愛情長跑伴侶‧未婚伴侶

親密促進伴侶諮商


19:00–20:30

















----
「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



這句經典的台詞,動人之處在於讓人意識到愛情的開始,是那麼需要勇氣和衝動。然而現代社會中,人們談戀愛的時間提早,結婚的年齡卻反而往後延,中間的這段「婚前關係」越來越長,伴侶需要面對愛情觀、性態度、家庭觀、兩性觀上各種複雜的挑戰,即使是進入了婚姻,也往往還有許多需要磨合的地方。



未婚與新婚,並不代表您們的挑戰就會少一點
,也許您早就有感覺到,自己與伴侶的差異越來越明顯,爭執越來越多,能說的話和幸福的感覺卻越來越少!明明兩人之間有很多歷史、承諾和篤定感,但固定的互動模式卻形成僵局,不知道該如何扭轉,想要讓幸福感、親密和熱戀的甜蜜延續下去,卻總是沒辦法成功地溝通。



馬偕協談中心特別自4/22起,於週三和週五兩個晚間的時段,由兩位已有豐富接案與帶領婚前伴侶團體經驗的實習心理師,在台北院區為未婚、將婚與新婚的伴侶加開特別夜診,不論您們是正在愛情長跑的伴侶、一般的未婚伴侶、即將步入禮堂的伴侶,或者是新婚的夫妻,邀請您們一起前來,在受過專業訓練諮商師的陪伴下,重建信任、愛與親密的關係。



* 晤談時間:1.5小時



* 收費標準:


























來談者屬性


收費


說明


一般民眾


800


原訂收費1800元,院方社會關懷補助1000元,當事人自付800元


院內員工義工


免費


院方提供員工福利全額補助


院內員工、義工三等親


300


原訂收費1300元,院方社會關懷補助1000元,當事人自付300元



 

















   預約專線:台北院區  02-2543-3535 轉 2010   或直撥  02-2571-8427

2009年3月25日 星期三

班督導週報:慣性2009.03.25

班督導週報2009.03.25

主題:慣性

 

    每個人的生活,都有一定的慣性,固定的時間去做某件固定的事,即使是外人看來混亂到不行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也都依循著混亂的慣性在生活著。由於慣性的存在,我們才能熟練地處理許多身邊的事物,讓生命的過程依循一定的秩序在進行;然而,也因為慣性的存在,讓人對事物感到疲乏厭倦,甚至覺得無法突破的受限。如何從混沌中找出慣性,又如何打破慣性找出創新,猶如太極拳一般,成為生命中不斷循環的議題。

 

    在助人工作中,慣性可以有很多好處。良好的慣性,讓我們在判斷當事人狀況時有敏銳的直覺,在處理當事人的問題時不覺得焦慮與慌亂,在結束助人歷程後,完整清楚地記錄,除了幫助後續的數據統計外,也讓自己的情緒留在平安線的電話間。然而,慣性也容易讓我們過早對當事人的狀況下定論,對當事人的老生常談感到不耐而頻頻打斷,甚至對於當事人的情緒抱怨,抱持著「又來了!」的心態,於是對應的話語就會出現「好啦好啦!」「對啦對啦!」的敷衍式口頭禪;甚至在掛斷電話後,就將這通電話歸類為特殊個案,而無法對自己的處理態度有任何的省思與覺察。慣性可以幫助一個人順利地完成一件事,但是慣性也可以讓一個人在扭曲的目標下完成一件事,而且毫不自知!同理心的課程中常常提到,要有第三隻眼睛在觀察著自己跟當事人的互動關係,無法自我覺察的慣性,就成為遮蔽這第三隻眼的主因。

 

    心理學中的社會建構論提到,在接受到新的訊息衝擊時,能先解構自己的固有想法,才有辦法融入新的理念,重新建構合適的框架,關鍵點在於對自我的覺察。無法意識到自己困頓的慣性,就不會有想要改變的動力,甚至對環境要求的改變會產生排斥。三十年前讀心理學被視為無病呻吟,三十年後讀心理學變成流行;三十年前在電話中給建議,當事人可能感激不盡,三十年後在電話中給建議,當事人可能對我們的助人能力感到質疑。助人的工作態度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堅持過去所習慣的慣性,那麼很快就會被時間的洪流給淹沒淘汰,如何解構我們習慣的方法與模式,融入合適於當下社會需求的概念,並且在助人的歷程中保有平衡的彈性,這是在平安線三十週年將至的時間點,我們每一位都需要慎思的議題。

 

    聖經上說:「只要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期盼平安線的義工不會把每一次的值班,每一通接通的電話,每一次的回應都當成一種慣性;而是把每一次來到平安線的時間,都當成一種更新,甚至,讓這種更新的想法,形成另一種良好的慣性。

2009年3月22日 星期日

「熟女進化ing-單身女性自我成長團體」報名中

「熟女進ing-單身女性自我成長團體」




    從多年前的「單身貴族」,到近年來的「OL、熟女」,人們在看待成年未婚女性時,常有不同的期待和評價;而身為單身女性的你,心中是無奈、不安的,或是欣然的接受自己單身的狀態呢? 

    人在面對自己時,有時需要時間獨處、有時需要陪伴,重要的是需要被暸解與接受,進而更加了解自己、悅納自我。不管你正因為單身的狀態感到不安,還是已能欣然接受單身的自己,馬偕協談中心邀請你來參加單身女性自我成長團體,讓我們好好的彼此陪伴,透過經驗的對話、各式媒材的運用及團體的滋養力量,讓我們互相支持彼此打氣,日子會越過越有勁!




▓ 團體的主題將包括:


  1. 你是敗犬女王嗎?---探索單身女性面對社會眼光的挑戰

  2. 工作我---在工作價值與自我價值中找到平衡

  3. 家庭我---探討與原生家庭的互動樣貌與距離

  4. 我是誰---展開與自我的對話

  5. 情緒我---看見自己的內在小孩

  6. 情緒我---照顧與寶貝自己的內在小孩

  7. 親密時刻---重新看待身體形象與情慾流動

  8. 我,一個人住---單身生活規劃與未來藍圖

  9. 們,一起往前走---邀請與創造和別人的連結


★時間:984/216/16(每週二)  19:00 – 21:00  共計9



★地點:台北馬偕醫院福音樓九樓第四講堂



★對象:未婚之單身女性



★人數:12人,額滿即止



★帶領者:許伶楓 / 偕同帶領者:黃乙白

  馬偕醫院協談中心 實習諮商師   資歷相關介紹請見部落格



★報名方式

  時間:即日起至98年4/15止

  費用:一般民眾$500,院內義工/員工$300

        全程參與者將退回$200,並提供證書



        聯絡方式:電話
25433535*2010/2011


                   E-mailmmhcc@ms2.mmh.org.tw

2009年3月12日 星期四

2009年實習諮商心理師錄取名單

公告2009年實習諮商心理師錄取名單。





淡水院區:

            林羿汝(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台北院區:

            簡匯育(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吳宛璇(嘉義大學)



恭喜以上三位,以上!

2009年實習諮商心理師口試名單與注意事項

2009年全職實習諮商心理師經資料審核,口試名單如下:



馮莉婷(交通大學教育所教育心理與諮商組)



陳彥琪(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



吳宛璇(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



林羿汝(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專班)



陸巧嵐(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



廖玲儀(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



簡匯育(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班)



以上七位。



口試時間為2009年3月12日星期四,請注意電子信箱通知。

如於3月7日上午九點前未收到電子郵件通知,請來電本中心。

2009年3月6日 星期五

當差不多先生遇上完美小姐(班督導週報20090204)

還沒有過元宵,還是跟大家拜個晚年,祝新春如意喔!



班督導週報2009.02.04

主題:當差不多先生遇上完美小姐 



        胡適先生早年一篇「差不多先生」點出當年的生活陋習,如今因為社會環境的改變,卻是造就出一大群的「完美小姐」。差不多先生缺少生活的精準度,沒有完整的計畫,凡事模稜兩可,生命就在胡混中間莫名流逝;完美小姐講究實事求是,但卻無法接受一絲絲的偏差,於是每日活在指責自己或怪罪他人的痛苦中。 



        教育心理學中有個專業名詞叫「後設認知」,意義是說,如果我們不瞭解一件事或物品,剛開始會用現有的理解去猜測解釋,如果解釋是對的,就會加強我們對這個事物的瞭解;若解釋是錯的,那麼就可以修正我們的概念,回到正確的解釋上。簡單的說,就是強調從學習的過程中汲取經驗,來隨時調整修正自己的概念。例如說,三十年前的電腦是一間三十坪大的房子才裝得下,三十年後的電腦隨身包包就可以帶著走;三十年前一套電腦要數百萬,三十年後電腦只要八千八!概念隨著時間、環境、科技的改變,我們對「電腦」這兩個字的定義,也就有所不同,並且越來越完整與豐富。當然,有時候一次的學習是無法形成概念的,往往需要兩三次的錯誤學習,讓我們的想法越來越清楚,也越來越能理解,並能對事物做出合理的解釋。 



        用後設認知來解釋「完美小姐」,就是說這類型的人無法接受生命中的改變或錯誤,凡事都是絕對的,沒有改變調整的空間,如果有一次碰到了挑戰,就會感到認知上的失調,不是著眼在學習與調適的歷程,卻是專注在改變帶來的挫折與失望。嚴重者,就會不斷去嘗試想要回到原來理想中的完美狀態,就出現了強迫意念或強迫行為,這是我們這個社會「強迫症」越來越多的可能原因。 



        那麼用後設認知來解釋「差不多先生」,則是不管社會怎麼改變,這類型的人完全不在乎,社會、環境、事物的改變都跟他沒關係,於是一次兩次、甚至十次的錯誤學習,他們也只選擇以不斷應萬變,因此變得消極、退縮、麻痺,也就不斷嘗試到挫折與沮喪,缺乏改變的動力。長期感到自己跟環境的無法配合,又缺乏改變的動力,「憂鬱症」就這樣伴隨著發生了。 



        其實,完美小姐與差不多先生,正是鐘擺效應的兩端點,過度的堅持完美或是過度的放棄自我,似乎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若在我們接聽電話的同時,可以提醒完美小姐的個案,多給自己一些學習的機會,而不要著眼在不完美的缺失上;或是鼓勵差不多先生的個案,生命的歷程不斷給我們一些提示,要不要選擇一個可以接受的試試看。儘量不要把自己逼到鐘擺的兩端,而是好好去體會擺動的過程,接受人生之中的不確定,嚐試接受新的改變與挑戰,如同日本醫生日野原重明的新書《快樂的15個習慣》中說的,命好不如習慣好,快樂的人由快樂的習慣所造就,也許人生的光明面就在此呈現。

2009年2月17日 星期二

班督導週報2009.02.18主題:網路成癮


班督導週報2009.02.18

主題:網路成癮

 

    每年在學期剛開始的時候就會開始討論到網路成癮的問題,今年這個問題還被教育部列為關心的議題。台灣目前網路成癮的人口比例大約在6~8%之間,約為150萬人左右,大多是沉迷在網路世界虛擬的關係中,不管是線上遊戲、網路購物、網路聊天室等等,久而久之就會變成習慣,從此無法自拔。有些網路使用者雖然使用網路時間很長,但可以正常上班上課、不會出現生活作息的異常,也不會影響到人際關係,因此認為自己不是網路成癮者;但也因為有些網路使用者可以經濟自主、生活自主,因此在成癮之後,除非能夠自己有頓悟,否則更難獲到好的治療效果。


    如何判斷是否已經網路成癮呢?目前最常用的就是匹茲堡大學的檢測標準,總共有八項:



    1. 我會全神貫注於網際網路或線上活動,且在下線後仍繼續想著上網時的情形。

    2. 我覺得需要花更多時間在線上才能得到滿足。

    3. 我曾努力過多次想控制或停止使用網路,但並沒有成功。

    4. 當我企圖減少或是停止使用網路,我會覺得沮喪、心情低落或是脾氣易暴躁。

    5. 我花費在網路上的時間比原先意圖的還要長。

    6. 我會為了上網而甘冒重要的人際關係、工作、教育或工作機會損失的危險。

    7. 我曾向家人、朋友或他人說謊以隱瞞我涉入網路的程度。

    8. 我上網是為了逃避問題或者釋放一些感覺諸如無助、罪惡感、焦慮或沮喪。



    如果其中有超過五項的答案是「是」,大概就符合網路成癮的初步判斷;如果加上每週除了工作必須的使用外,上網時間超過40小時以上的話,那就可以肯定是網路成癮症了!




    網路成癮者通常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他所需要的真實感受,例如被關心瞭解、良好的互動、友善的人際關係、或是可以達成的成就感等等,突然在虛擬的世界中發現這些都可以被滿足的狀況下,就會越陷越深。網路成癮者最常出現的症狀有:一、情緒障礙,例如易怒、不耐煩、刻意的冷漠等等;二、現實生活人際關係的退化,寧可跟不認識的人聊天,也不願跟週遭的親人朋友有互動;三、生活作息的轉變,開始出現遲到、晚上不睡覺,早上起不來等等;四、缺乏現實感,不願面對現實生活的壓力,轉而逃避在虛擬的世界裡。




    預防重於治療,是改善網路成癮症狀的最高原則
如果週遭的父母親友可以多花一點時間陪伴網路成癮者,多一點有效的溝通,拓展廣泛的興趣,並且能夠對於科技產品的使用不要過於排斥,造成認知的代溝,都可以有效的防範網路成癮於未然。另外家長也可以在家中的網路上加裝「色情網站鎖」或是「時間控制鎖」,避免子女瀏覽限制級的網頁,或是使用網路過度若是已經出現網路成癮現象,雖然可以使用藥物幫助控制情緒,或是接受心理諮商,使用行為治療或認知改變療法幫助調整,但因為再度成癮的機率很高,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去進行後續的治療,通常療效都不是很好。不過,家長也不要因此過度反應,完全禁止子女使用網路或電腦,導致親子關係的緊張,甚至往外到朋友家中或是網咖使用電腦,那麼可能會產生更複雜的問題。陪伴子女使用電腦與網路,適時的加以說明與引導,讓她們可以瞭解電腦與網路是很好用的工具,但不能使用過度,將能有效地讓網路成癮的機會降到最低。

2009年2月5日 星期四

2009年招收實習諮商心理師簡章

馬偕紀念醫院 院牧部 協談中心 2009 年招收實習諮商心理師簡章



        馬偕協談中心自1965年成立以來,秉持馬偕博士「寧願燒盡,不願鏽壞」的精神,在推動社區助人工作上不遺餘力,亦是目前國內極少數於醫院內設置協談輔導之機構。除堅持平價收費,並且對於中低收入者盡力協助外,期望能提供一般民眾得到心靈上的平安,以達到本院「身、心、靈」全人醫治的理念。



        本中心目前具證照之全職諮商心理師三名,工作經歷均超過五年以上。工作對象包括本院員工、義工、以及一般民眾,工作內容與一般學校機構略有不同,主要常見問題為家庭婚姻問題、兩性情感問題、精神疾病問題,以及一般情緒障礙之個案。歡迎對於全人醫療助人工作有興趣,願意挑戰自我學習成長者,加入我們的行列。



一、 工作項目: 

        1. 個別諮商、小團體諮商等實務工作。

        2. 工作坊、研討會之籌辦、計劃與執行。

        3. 本中心平安線義工之實習督導與訓練。

        4. 社區心理衛生推廣工作。

        5. 一般諮商行政及臨時交辦事項。



二、名額:



1. 全職實習諮商心理師:三名,台北院區兩名,淡水院區一名。自2009年7月1日起,至2010年6月30日止,須能輪班台北、淡水兩院區,工作時間比照本院專職工作人員,每週得回校上課一天。實習結束合格者,由本院出具實習證明,得參加諮商心理師高等考試。

2. 如應徵者資格未達本中心需求,本中心得不足額錄取。



三、 資格:

1. 各大專心理諮商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以上學生,或國內外已取得心輔相關研究所碩士學位,符合諮商心理師高等考試資格,需進行全職實習者。已修學分中,需已經完成「家族治療」或「婚姻諮商」學分

2. 可認同基督教信仰,以全人關懷為助人意念者,基督徒尤佳。

3. 具相關諮商輔導經驗、其他助人工作執照(如護理師、社工師等)、通過各機構義工訓練具及格證書,或曾處理精神疾病患者個案經驗者,優先錄取。



四、 權利與義務:

1. 實習諮商心理師為無給職,且依本院規定,需繳交實習費用。

2. 本中心得依實習諮商心理師之個人經歷,邀請擔任小團體、工作坊或義工訓練課程講師。

3. 全職實習諮商心理師實習期間得享本院實習人員相關福利。



五、 初審資料:送審資料請自行保留備份,不予退件。

1. 研究所修習學分成績單正本一份。

2. 畢業證書或在學學生證影本一份(正本於面試時攜帶備查)。

3. 簡歷、自傳與實習計畫一份,需附照片一張。務必註明有效聯絡電話、收信地址、e-mail帳號等,如因資料不齊,導致延誤面試時間,責任由當事人自行承擔。

4. 授課教師推薦函一份。(國外畢業者可以系主任推薦函代替)

5. 就讀學校實習規定一份。(已畢業者可免)

6. 相關經驗證明影本。(無經驗者可免)



六、 收件截止日期:2009年3月5日,請一律以掛號郵件寄件,5日當天截止收件,請自行預留文件傳遞時間



七、 面試日期3月12日,放榜時間預計3月14日,詳細時間待初審通過後通知。



來件請寄:104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92號9樓馬偕協談中心收



如有任何疑問,請直接至馬偕協談中心部落格留言版留言,

部落格:無名小站之「馬偕協談中心的秘密花園」http://www.wretch.cc/blog/mmhcc

MAIL:counselor@ms1.mmh.org.tw

或來電:02-2543-3535轉2010呂奕熹心理師洽詢。

2009年1月21日 星期三

「遇見愛情之後-親密關係成長團體」招募中!

「遇見愛情之後-親密關係成長團體」




「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這句經典的台詞,動人之處在於讓人意識到愛情的開始,是那麼需要勇氣和衝動。然而,進入親密關係之後,我們卻發現有許多事情跟想像的不同!對方真實的樣子與你期待的越來越遠,兩人間的差異越來越明顯,不愉快與爭執越來越多,幸福的感覺卻越來越少!到最後,即使還想要跟對方繼續走下去,卻不知道如何走出僵局。



在愛情中,我們難免赤裸地看見彼此的最好與最壞,激發出最深的渴望,也暴露出最深的脆弱,但是,這就是真實的愛情!需要伴侶雙方投注心力去學習和走過,擁有幸福感、讓熱戀的甜蜜延續下去,在專業人員以及團體的陪伴下,經營「關係」是可以練習的。不論你們是相戀不久的情人,或是愛情長跑的伴侶,馬偕協談中心邀請你和伴侶一起前來,重建信任、愛與親密的關係。



團體的主題將包括:



1. 愛情藍圖---探索對親密關係與伴侶的期待

2. 你我大不同---學習欣賞與處理雙方的差異性,保有個人的獨特性

3. 歡喜冤家---發現伴侶的互動循環,改變回應衝突的模式

4. 我們這一家---處理原生家庭對伴侶關係的影響

5. 走出兩人世界---建立與經營共同的生活圈

6. 愛情帳戶---在休閒生活規劃與金錢管理中找到共識

7. 親密時刻---親密接觸、性與渴望

8. 婚不婚,生不生---親密關係與承諾



★時間:98年2/24至4/14日(每週二)  19:00 – 21:00  共計8

★地點:台北馬偕醫院福音樓九樓第四講堂

★對象:目前正在親密關係中,有興趣進一步探索、認識、瞭解伴侶互動的情侶。

★人數:額滿12人 (6對) 不收

★帶領者:黃乙白 / 偕同帶領者:許伶楓 

  馬偕醫院協談中心 實習諮商師   資歷相關介紹請見部落格 

★報名方式

  時間:即日起至98年2/20止 (2/14情人節前報名可享75折,院內員工義工可免費)

  費用:一般民眾$800 (每對),院內義工/員工$600 (每對)

  大學生參加大專團契,經由輔導推薦者,收費可享本院員工優惠

  全程參與者將退回$400 (免費者恕不再退費),並提供證書

  聯絡方式:電話25433535*2010/2011,E-mail:mmhcc@ms2.mmh.org.tw

2009年1月13日 星期二

班督導週報20090114:主題:不可逆的時間

班督導週報2009.01.14

主題:不可逆的時間



米蘭昆德拉在他的「緩慢」一書中提到,當人們發明了摩托車後,速度就取代了緩慢,時間的概念就開始產生混亂。因為不管是走路、跑步、騎腳踏車,我們都可以從心跳的負荷程度來決定何時該走,何時該休息;當機器取代了人力,我們永遠在追趕的是速度,然後變得不知節制地浪費時間跟生命。卡爾歐諾黑在「慢的教育」中也提到,當他注意到孩子的繪畫天份,幫他安排好可以進入藝術繪畫班後,孩子卻說「不要!」原因是這些班級畫的東西不好玩!在「命運好好玩」(Click!)這部電影中,主角使用一支萬能遙控器來操控時間,最後卻發現反而是自己被時間操控,失去了很多美好的畫面,而浪費在無聊的事件上。港片黃飛鴻系列中,有幕場景是陸皓東將一個懷錶交給黃飛鴻,要他轉交給孫中山先生,並且要黃飛鴻提醒孫先生:「時間,最重要的是時間!」



不知道,大家來平安線值班的三小時,是來享受助人歷程中的愉悅跟成就感?還是因為盡一個承諾的責任?是為自己的生命增加一些註解?或是為了大環境來盡自己的義務?三小時,對大家的意義是什麼?



或許我們在接到特殊個案的來電時,我們都希望手上有支同樣的萬能遙控器可以快轉;但或許我們也希望可以多一點時間,可以讓哀傷的個案多說一些。整整三小時,我們得到的是甚麼?是快樂,抑是悲傷?是成長,抑是停頓?是享受,抑是責任?是超過三小時的價值,或是不夠浪費了三小時的價值?



時間很公平,不管得到了什麼,三小時就是三小時,而且不能回頭重來!



因此,慌張匆忙地接電話,也是三小時,從容氣定神閒地接電話,也是三小時;專注在助人的工作上,也是三小時,個案電話私人手機都接,一心多用也是三小時;準時前來準時離去也是三小時,遲個十幾分鐘早離開五分鐘,也是三小時。不過,我們都很清楚,這幾種三小時的價值,絕對是不同的!



時間不可逆,一旦流逝了,就不能回到過去。傳道書說:「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所羅門王用他的智慧說出這句話,並不是要人感到絕望,而是要將自己的知識、人際關係、生命價值等等,放在適當的位置、時間上;唯有這樣做,生命中所做的努力,才能在時間的洪流中,洗刷出燦爛的光采。



期待每位平安線的夥伴,都能找到自己三小時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