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4日 星期一

轉載:《聯合報》找出壓力來源 生理監測儀抓得住你

轉載自聯合報2008.07.14

網址連結:http://udn.com/NEWS/HEALTH/HEA2/4423013.shtml














找出壓力來源 生理監測儀抓得住你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2008.07.12 02:24 am














馬偕醫院引進情緒壓力檢測儀,將感應器夾在患者指尖,並向患者提出問題,經由生理反應,可以發現他現階段最大的壓力來源。圖為馬偕協談中心主任王榮義(左)為患者進行檢測。

記者蘇健忠/攝影


最近股市直直落,許多「菜籃族」損失慘重,連帶心理壓力極大,因而求助醫院的壓力調適門診,透過生理監測,可以幫助個人了解壓力來源,並評估紓壓方法是不是真的有效。


目前有不少醫院設有壓力調適門診,大多數經過精神科醫師看診,再轉介心理諮商,並借重「情緒壓力檢測儀」找出病患壓力來源。台北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呂奕熹解釋,情緒壓力檢測儀是一種生理回饋儀,只要將感應器夾在患者指尖或耳垂,並在此時向患者提問,讓患者回答,藉此監測心跳的變化,便可找出當事人現階段最大的壓力究竟是課業、工作、家庭或是人際問題。


呂奕熹舉例,有一名當事人經由感應夾所出現的心跳,每分鐘超過120下,顯示一直處於焦慮緊張狀態,但他自己卻渾然不知。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鐘國軒說,有一名年近50的退休老師,因為鄰居裝潢聲響太大而失眠,和鄰居溝通未果,還被對方「嗆聲」,兩人大吵一頓,讓他氣到想上法院提出訴訟,以致夜夜失眠;後來他到門診求助,除了口服微量抗憂鬱劑外,並藉由生理回饋儀監控,學習自我放鬆的方法。


鐘國軒和呂奕熹表示,許多人自有一套紓壓技巧,但因方式不對根本沒有真正放鬆,透過生理回饋儀監測的數值變化,還可以了解紓壓方法到底有沒有效。不過,生理回饋儀只能處理壓力反應,卻無法幫病人去除壓力來源,就像股市下跌是壓力來源,但任何人都無法不讓股票下跌,需要當事人自我調適。


【2008/07/12 聯合報】@ http://udn.com/

2008年7月4日 星期五

許伶楓實習諮商心理師介紹

許伶楓老師的自我介紹:



許 伶楓

個人簡介╱專長介紹

熱愛旅行和戶外運動喜好美食和有趣的人   致力於~在平凡中創造精采和激發創意的樂子

 

▓ 相關學經歷: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國立陽明大學心理諮商中心 兼職實習諮商師  

 

▓ 理論學習:



從多年在大專院校的實務工作經驗出發,間或有個人興趣與專業訓練的學習,我對於「人及其關係議題」與「使人能長成如其所是的樣貌」有著深厚的興趣,相關的理論學習,如下:


1.認知行為與短期治療

2.情緒相關議題

3.家族治療與兩性關係

4.性騷擾性侵害與性別議題

5.心理測驗:生涯興趣量表、賴氏人格測驗、工作價值觀量表、職業興趣組合卡等

 

▓ 實務訓練:



專業課程學習之外,相關工作坊與研習的訓練,幫助我在理論與實務工作間創造更豐富多元的可能與空間。



1.生涯與心理測驗相關訓練

2.藝術治療與多元媒材運用(攝影、繪本、藝術創作、電影等)

3.性騷擾、性侵害與性別相關議題

4.心理衛生相關活動推廣

5.義工輔導與訓練

 

▓ 接案經驗:



多年在校園裡的工作經驗與諮商實習的學習,對於(課業)學習輔導、情緒困擾、親子關係、(跨)性別議題等各主題的接案經驗,並持續接受個別督導及參與團體督導。

 

▓ 感興趣的議題:



自我探索、人際/關係議題、人生目標與生涯諮商、性別議題、婚姻與家族、電影欣賞與討論。

 

「生命的泉源在於貼近自己    與自己同在,並且相信世界的幸福美好」,

我所樂意而為的是    真誠的陪伴,與您一同收集這路上的感動

並且 努力前行~ ~

黃乙白實習諮商心理師介紹

黃乙白老師的自我介紹



※ 相關學經歷:



彰化師範大學 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碩士

彰濱秀傳醫院精神科  兼職實習諮商師



※ 理論學習:



從個人的經驗中,我發展出對親密關係、家庭互動相當高度的好奇和興趣,研究所中關於婚姻與家庭、兒童與青少年、親密關係與伴侶的理論學習,更讓我對婚姻/家庭的困境與現象有更多的瞭解。



1.  兒童與青少年異常行為診斷:過動/注意力缺失、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妥瑞症、選擇性緘默症、兒童/青少年憂鬱。

2.  死亡心理與諮商:哀傷歷程與反應、臨終病人與其家屬的哀傷、自殺與他殺的哀傷、兒童的哀傷、罕病兒父母的哀傷、早夭兒童與意外流產夫妻的哀傷、哀傷治療中夢的工作。

3.  性別關係:性與性傾向、LGBT議題、性侵與家暴、人工流產、愛滋伴侶。

4.  婚姻與家庭:家庭週期、婚前關係、親職、核心家庭與原生家庭、婆媳問題、外遇問題、離婚議題、親子衝突。



※ 實務訓練:



除了課程之外,許多相關的工作坊與研習的經驗,也讓我對實務的技巧有更貼近的瞭解和想像,讓我在個別諮商與伴侶諮商中有一些地圖能夠依循。


1.  表達性媒材心理工作:藝術創作、投射性圖卡。

2. 隱喻故事

3.  女性主義創傷治療:性侵、家暴、兒童性侵害、自然災害。

4.  伴侶/婚姻治療:家暴、外遇、離婚、同志伴侶、婚姻衝突。

5.  家族治療:結構學派的家族治療。

6.  同志伴侶與家庭:男同志、女同志、雙性戀、跨性別、同志家庭等等議題。



※ 接案經驗:



在精神醫療機構實習半年的時間,接觸的議題包含家暴、繼親家庭、親子衝突、情感性疾患(憂鬱、強迫),曾在有個別督導的情況下進行夫妻的婚姻諮商,較熟悉的個案類型為成人與青少年。



※ 感興趣的議題:



親密關係、婚姻問題、親子關係、LGBT同志議題、懷孕諮商、性侵與家暴之創傷治療、悲傷治療。



我相信人對自己以及世界的理解,都來自於我們所身處的社會,和生命中各種重要的關係。我們的性別、外貌、年紀、性傾向、家庭背景、社會角色,都決定了別人將如何看待我們、定義我們、期待我們……,許多時候,這些主流的聲音也許才是我們陷入困頓的原因。如果你願意,邀請您與我一起來窺看,也許主流之外,還有另外一條道路……朝向你自己所定義的滿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