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5日 星期三

班督導週報:慣性2009.03.25

班督導週報2009.03.25

主題:慣性

 

    每個人的生活,都有一定的慣性,固定的時間去做某件固定的事,即使是外人看來混亂到不行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也都依循著混亂的慣性在生活著。由於慣性的存在,我們才能熟練地處理許多身邊的事物,讓生命的過程依循一定的秩序在進行;然而,也因為慣性的存在,讓人對事物感到疲乏厭倦,甚至覺得無法突破的受限。如何從混沌中找出慣性,又如何打破慣性找出創新,猶如太極拳一般,成為生命中不斷循環的議題。

 

    在助人工作中,慣性可以有很多好處。良好的慣性,讓我們在判斷當事人狀況時有敏銳的直覺,在處理當事人的問題時不覺得焦慮與慌亂,在結束助人歷程後,完整清楚地記錄,除了幫助後續的數據統計外,也讓自己的情緒留在平安線的電話間。然而,慣性也容易讓我們過早對當事人的狀況下定論,對當事人的老生常談感到不耐而頻頻打斷,甚至對於當事人的情緒抱怨,抱持著「又來了!」的心態,於是對應的話語就會出現「好啦好啦!」「對啦對啦!」的敷衍式口頭禪;甚至在掛斷電話後,就將這通電話歸類為特殊個案,而無法對自己的處理態度有任何的省思與覺察。慣性可以幫助一個人順利地完成一件事,但是慣性也可以讓一個人在扭曲的目標下完成一件事,而且毫不自知!同理心的課程中常常提到,要有第三隻眼睛在觀察著自己跟當事人的互動關係,無法自我覺察的慣性,就成為遮蔽這第三隻眼的主因。

 

    心理學中的社會建構論提到,在接受到新的訊息衝擊時,能先解構自己的固有想法,才有辦法融入新的理念,重新建構合適的框架,關鍵點在於對自我的覺察。無法意識到自己困頓的慣性,就不會有想要改變的動力,甚至對環境要求的改變會產生排斥。三十年前讀心理學被視為無病呻吟,三十年後讀心理學變成流行;三十年前在電話中給建議,當事人可能感激不盡,三十年後在電話中給建議,當事人可能對我們的助人能力感到質疑。助人的工作態度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堅持過去所習慣的慣性,那麼很快就會被時間的洪流給淹沒淘汰,如何解構我們習慣的方法與模式,融入合適於當下社會需求的概念,並且在助人的歷程中保有平衡的彈性,這是在平安線三十週年將至的時間點,我們每一位都需要慎思的議題。

 

    聖經上說:「只要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期盼平安線的義工不會把每一次的值班,每一通接通的電話,每一次的回應都當成一種慣性;而是把每一次來到平安線的時間,都當成一種更新,甚至,讓這種更新的想法,形成另一種良好的慣性。

2009年3月22日 星期日

「熟女進化ing-單身女性自我成長團體」報名中

「熟女進ing-單身女性自我成長團體」




    從多年前的「單身貴族」,到近年來的「OL、熟女」,人們在看待成年未婚女性時,常有不同的期待和評價;而身為單身女性的你,心中是無奈、不安的,或是欣然的接受自己單身的狀態呢? 

    人在面對自己時,有時需要時間獨處、有時需要陪伴,重要的是需要被暸解與接受,進而更加了解自己、悅納自我。不管你正因為單身的狀態感到不安,還是已能欣然接受單身的自己,馬偕協談中心邀請你來參加單身女性自我成長團體,讓我們好好的彼此陪伴,透過經驗的對話、各式媒材的運用及團體的滋養力量,讓我們互相支持彼此打氣,日子會越過越有勁!




▓ 團體的主題將包括:


  1. 你是敗犬女王嗎?---探索單身女性面對社會眼光的挑戰

  2. 工作我---在工作價值與自我價值中找到平衡

  3. 家庭我---探討與原生家庭的互動樣貌與距離

  4. 我是誰---展開與自我的對話

  5. 情緒我---看見自己的內在小孩

  6. 情緒我---照顧與寶貝自己的內在小孩

  7. 親密時刻---重新看待身體形象與情慾流動

  8. 我,一個人住---單身生活規劃與未來藍圖

  9. 們,一起往前走---邀請與創造和別人的連結


★時間:984/216/16(每週二)  19:00 – 21:00  共計9



★地點:台北馬偕醫院福音樓九樓第四講堂



★對象:未婚之單身女性



★人數:12人,額滿即止



★帶領者:許伶楓 / 偕同帶領者:黃乙白

  馬偕醫院協談中心 實習諮商師   資歷相關介紹請見部落格



★報名方式

  時間:即日起至98年4/15止

  費用:一般民眾$500,院內義工/員工$300

        全程參與者將退回$200,並提供證書



        聯絡方式:電話
25433535*2010/2011


                   E-mailmmhcc@ms2.mmh.org.tw

2009年3月12日 星期四

2009年實習諮商心理師錄取名單

公告2009年實習諮商心理師錄取名單。





淡水院區:

            林羿汝(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台北院區:

            簡匯育(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吳宛璇(嘉義大學)



恭喜以上三位,以上!

2009年實習諮商心理師口試名單與注意事項

2009年全職實習諮商心理師經資料審核,口試名單如下:



馮莉婷(交通大學教育所教育心理與諮商組)



陳彥琪(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



吳宛璇(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



林羿汝(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專班)



陸巧嵐(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



廖玲儀(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



簡匯育(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班)



以上七位。



口試時間為2009年3月12日星期四,請注意電子信箱通知。

如於3月7日上午九點前未收到電子郵件通知,請來電本中心。

2009年3月6日 星期五

當差不多先生遇上完美小姐(班督導週報20090204)

還沒有過元宵,還是跟大家拜個晚年,祝新春如意喔!



班督導週報2009.02.04

主題:當差不多先生遇上完美小姐 



        胡適先生早年一篇「差不多先生」點出當年的生活陋習,如今因為社會環境的改變,卻是造就出一大群的「完美小姐」。差不多先生缺少生活的精準度,沒有完整的計畫,凡事模稜兩可,生命就在胡混中間莫名流逝;完美小姐講究實事求是,但卻無法接受一絲絲的偏差,於是每日活在指責自己或怪罪他人的痛苦中。 



        教育心理學中有個專業名詞叫「後設認知」,意義是說,如果我們不瞭解一件事或物品,剛開始會用現有的理解去猜測解釋,如果解釋是對的,就會加強我們對這個事物的瞭解;若解釋是錯的,那麼就可以修正我們的概念,回到正確的解釋上。簡單的說,就是強調從學習的過程中汲取經驗,來隨時調整修正自己的概念。例如說,三十年前的電腦是一間三十坪大的房子才裝得下,三十年後的電腦隨身包包就可以帶著走;三十年前一套電腦要數百萬,三十年後電腦只要八千八!概念隨著時間、環境、科技的改變,我們對「電腦」這兩個字的定義,也就有所不同,並且越來越完整與豐富。當然,有時候一次的學習是無法形成概念的,往往需要兩三次的錯誤學習,讓我們的想法越來越清楚,也越來越能理解,並能對事物做出合理的解釋。 



        用後設認知來解釋「完美小姐」,就是說這類型的人無法接受生命中的改變或錯誤,凡事都是絕對的,沒有改變調整的空間,如果有一次碰到了挑戰,就會感到認知上的失調,不是著眼在學習與調適的歷程,卻是專注在改變帶來的挫折與失望。嚴重者,就會不斷去嘗試想要回到原來理想中的完美狀態,就出現了強迫意念或強迫行為,這是我們這個社會「強迫症」越來越多的可能原因。 



        那麼用後設認知來解釋「差不多先生」,則是不管社會怎麼改變,這類型的人完全不在乎,社會、環境、事物的改變都跟他沒關係,於是一次兩次、甚至十次的錯誤學習,他們也只選擇以不斷應萬變,因此變得消極、退縮、麻痺,也就不斷嘗試到挫折與沮喪,缺乏改變的動力。長期感到自己跟環境的無法配合,又缺乏改變的動力,「憂鬱症」就這樣伴隨著發生了。 



        其實,完美小姐與差不多先生,正是鐘擺效應的兩端點,過度的堅持完美或是過度的放棄自我,似乎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若在我們接聽電話的同時,可以提醒完美小姐的個案,多給自己一些學習的機會,而不要著眼在不完美的缺失上;或是鼓勵差不多先生的個案,生命的歷程不斷給我們一些提示,要不要選擇一個可以接受的試試看。儘量不要把自己逼到鐘擺的兩端,而是好好去體會擺動的過程,接受人生之中的不確定,嚐試接受新的改變與挑戰,如同日本醫生日野原重明的新書《快樂的15個習慣》中說的,命好不如習慣好,快樂的人由快樂的習慣所造就,也許人生的光明面就在此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