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0日 星期日

心衛文章:與自我連結-活化心上的觸角

與自我連結-活化心上的觸角

呂佳樺 實習心理師

        在生活中,往往會面臨許多的自我矛盾與衝突,看似快樂,卻又不快樂,心靈上總空著一部分,無法填補完全。這樣的空,常令我們感到無力,甚至不知該如何靠近。

        曾聽過一個故事:「有一種觸角,長在每個人的心上。年幼的時候,異常的敏銳、異常的空,那個時候,世界是這樣地小,所以願望總是簡單的,怕擠破了空間;長大後,心靈的空間縮小了、束縛多了、心不自由,所以漸漸拾起時間的碎片,貼在身體上,希望那是堅硬的盔甲,能為自己擋住傷害。但,堅硬的盔甲保護了自己,卻也擋住了觸角,失去了最初存在的靈性。」

        每一片盔甲都有專屬於它的故事,它什麼時候出現?跟著自己多久了?它出現的時候正上演著什麼劇情?對我的生命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我們賦予盔甲生命,讓它在我們的世界裡扮演重要的角色,這盔甲好聽話、好盡責,日復一日完美地堅守崗位、從不懈怠。久了,我們習慣各式各樣盔甲的存在,依賴它們生活,好像它們才是生命的主人,漸漸地我們失去了對自我的主控權…

        有多少時刻,能給自己一些靜謐,好好傾聽心中的聲音?是啊,我們都忘了,不停尋找想要的色彩,卻忘了那最初的純真。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位孩子,隨著青春的流逝,或許我認為我已不再年輕,或許我認為自己已過了單純的年齡,我們渴望擺脫稚嫩,步入成熟,在這過程中我們替孩子創造盔甲,讓他看起來像個大人,好面對這世界的挑戰,卻在不知不覺中也讓心靈多了一些冷漠與麻木。這份冷漠與麻木,令我們忘了這孩子曾讓你我在往昔的歲月中,感受過多少真的、善的、以及美的歡樂。在純真的眼睛裡,節目是綠色的,夢是紅色的,笑是開心的,哭是認真的;在純真的心靈中,愛是真摯的,心是坦誠的,幸福是永恆的;在純真的世界裡,沒有權欲浮華,沒有狡詐虛偽,唯有的是對人生的熱情與勇氣,以及豁達與愛心。

        你問,為什麼我不能像以前那樣開心地笑著?你問,為什麼我不能像從前那樣感受到單純的快樂?你問,為何那純粹的幸福消失了?你問,何以我不敢真實地表露自己的情緒?

        我說,喚醒心上觸角的功能,讓我們能與自我有更多的接觸,好擁抱被我們遺忘的孩子。當願意看見自己,與自我有所連結,漸漸會長出擁抱與安撫的能力,讓疼痛有了被看見的機會,讓情緒有了被安置的空間。這過程或許不容易,我們需要與每一片盔甲好好對話,聽聽它的聲音,也讓它看見我們的存在。我們溝通、重新調整盔甲的角色與職責,創造出與盔甲合宜共存的空間。承認與接受盔甲存在的同時,也試著鬆動盔甲的保護,讓心中的觸角與世界有所連結,並且重拾自我的主控權,替自己創造生命的主旋律。(END)

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

心衛文章:正向樂觀看壓力


正向樂觀看壓力

李亮慧 實習心理師


我是一顆橡皮球    身上披掛七彩衣
紅黃藍綠白橘灰    因著心情而變換
彈跳的時候    興奮    實在    活力滿滿
擠壓的時候    緊繃    扭曲    幾乎窒息
儘管如此    我仍能彈得很高    釋放彩光


        這幾年因著經濟明顯蕭條,各行各業經營困難,導致就業市場緊縮,勞工付出之勞力與報酬不相符。即便如此,仍然必須自我要求維持一定工作品質,抓牢工作機會,於是壓力愈漸升高,苦悶與委曲無處宣洩,久而久之便會產生倦怠與耗竭。有時候,人就像一顆橡皮球,每天的工作就是充飽氣提供玩樂。可能因為使用者的高興、滿意而感到興奮,也對生命感到充實有活力;也或許在搶奪過程中,因為捏擠、扭壓而緊繃地透不過氣,甚至想要逃開。

        十年前剛畢業的我,興奮成為眾人稱羡的小護士,進入單位的第一天就如同被雷打中般不知所措,沒想到一個人要care這麼多病患,一天8小時的工作量會多到把時間拿來吃飯上廁所都覺得奢侈,每天都有新的困難與挑戰等著我,給藥、打針、量vital sign、傷口護理、跟診、病患關懷、舊病患出院、新病患入院…等。緊張給錯藥、害怕忘記給藥、擔心病人因病抑鬰,眼見單位同期新人在醫療照護上皆已上手,並能夠與同事互動良好,我的壓力隨之升高。直到Sars侵襲,各大醫院徵求Sars病患的自願照護人員,一心只想逃開單位的我加入了自願照護人員的團隊,從一個無法呼吸的高張壓力環境轉換到另一個充滿危機的壓力環境,由於職務內容跟著轉換了而有所不同,除了醫療護理外,對病患的關懷同理更加重視,短短將近一個月的過程中讓我正面體會到自己對人的在乎與興趣,進而追求更專業的助人領域。

        其實,任何事物都有其陰陽正反兩極,壓力也不例外,我們平常在面臨壓力所作的反應都是為了保護個人身心安全的一種本能。只是當壓力過高而困難負荷時,就會容易如長期受到用力擠壓的橡皮球般瞬間爆裂或彈性疲乏;相對壓力過低時,工作內容沒有挑戰性、乏味、單調,甚至沒有進升機會,也容易造成低成就感與無能感。所以,工作壓力並非皆是負面的,適度的工作壓力能有效促進正向的壓力反應,不僅感受職務更具挑戰性,也更激勵自我工作動機、刺激潛能開發、提昇工作能力與效率。最近在網路上流傳著一句話我認為很有意思,壓力(stressed)看似負面的苦,另一面卻是甜美的點心(desserts),所以有時候當我們因感受到壓力而痛苦難受時,若能用樂觀正面的角度來看這個壓力,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與獲得。(END)

心衛文章:我們愛戀的是「感覺」還是「人」?

我們愛戀的是「感覺」還是「人」?

陳  瑋 實習心理師


        前一陣子我在大賣場用餐時,聽到鄰桌一對姊妹的談話。目測姊姊的年紀大約20出頭,妹妹的年紀約莫1516歲。妹妹正興高采烈得跟姊姊說最近喜歡上哪一位男同學,因為對方擁有時下男偶像的帥氣樣貌與瀟灑氣質;姊姊則是不斷提醒妹妹不要只看對方的外表,更重要的應該是一個人的內涵。因此,一直被姊姊潑冷水的妹妹問:「那你又喜歡什麼樣的男生?」姊姊說:「我對男生只有一個要求,就是:能夠讓我感受到被照顧、被疼惜的感覺,其他條件其次。」

        哇!這個條件還真是不容易,而且當中的具體細節到底是甚麼?怎樣才可以感受到被照顧、被疼惜的「感覺」?恐怕每個人的定義都不同,然而,「感覺」往往是兩人彼此吸引、相愛交往,甚至走入婚約的主因。有的人之所以相愛,是因為出於寂寞,渴望有人陪伴在自己身邊,需要同在的「感覺」;有的人相愛渴望被照顧、被重視,需要被人捧在手掌心的「感覺」;有一些人相愛是為了激情,追求熱情相擁的「感覺」;當然,也有人以新鮮刺激為首要條件,只求一時快樂的「感覺」。

        那讓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彼此互相吸引的「感覺」不在時,兩人的關係又將如何?有些人說:「既然在一起不開心,何苦互相折磨?」因此去尋找下一個有「感覺」的人;有些人說:「不行,我不能分手,因為我不要一個人孤單,我需要有人陪在我身邊」因此就算知道兩人的關係已經變質,不再相愛,仍緊緊抓著對方不放,只求有個人在自己身邊的「感覺」。如此看來,兩個人在一起,我們所愛戀的到底是「感覺」還是「人」呢?我所要的伴侶對象是單純現在在我身邊的這個「人」;還是任何人都可以,只要能滿足我所渴望的「感覺」就好?婚姻誓詞表達得不錯:「從今天開始,無論是順境或是逆境、富裕或貧窮、健康或疾病、快樂或憂愁,我將永遠愛著您、珍惜您,對您忠實,直到永永遠遠。」它表明了我們誓言的對象為「您」,也就是一個「人」而非「感覺」,而且必須攜手面對現實中的所有一切。如此,才是一段穩定、長久關係應有的樣貌。

        「感覺」並非不重要,它是兩人互相吸引的必要條件,維持情感的充分條件。心理學認為:感覺是知覺的基礎。從嬰兒時期開始,在人類尚未建立認知之前,我們倚靠五官、四肢、肌膚等感覺器官接收外在訊息,透過各類訊息的結合,逐漸在大腦中形成知覺,認知外在世界。例如:嬰兒肚子餓的時候會哭,照顧者聽到哭聲後,對哭聲所做得反應可能是先抱著嬰兒,哄嬰兒,然後餵食。因此,嬰兒的眼睛接收到眼前有個影像在自己哭聲響起時出現在眼前,肌膚接收到照顧者肌膚的溫度,耳邊聽到呢喃的安慰聲,鼻子聞到奶香,嘴巴吸取到牛奶,肚子餓的感覺被撫平。綜合每一個感覺器官所接收的訊息,並透過相同經驗的累積,孩子發現自己的需求與渴望都有照顧者可以撫平時,便逐漸能知覺被關注、被在乎、被照顧、被愛的「感覺」是甚麼。長大後,便靠著這個「感覺」搜尋愛情。然而,不是每一個嬰兒都有一個照顧者能好好滿足所有的需求與安慰。以至於在嬰兒逐漸成長為孩童的過程中,我們會開始學習如何讓身邊的大人愛我,如何避免責罵與處罰,以保護自己,再由這些學到的方式面對自己的人際關係,甚至是伴侶關係。

        我們對未來伴侶的想像多少與原生家庭有關,尤其是父母親。有人以父母親為基準,找尋相似特質的人;有人則避免自己的伴侶如同父母親的形象。無論如何,請記得:現在在自己身邊的伴侶,不是自己的父母。伴侶不會相同於父母的方式愛護、照顧我們;也不會以父母過去傷害我們的方式讓我們受傷。請正視眼前的伴侶,共同創造出屬於彼此的親密關係。縱然我們都是靠自己的「感覺」尋找伴侶,但在相愛、相處時,請將伴侶視為特定的「人」,共同發展出專屬於兩人的「感覺」,以維繫專屬於兩個人的感情。(END)

心衛文章:我可能不會愛你

我可能不會愛你    

方美文 實習心理師


我愛你,但是我要真的要跟你結婚嗎?
我知道我喜歡你,但是我不敢想象我們會一直在一起。
我愛你,但是……
我一直站在婚姻、幸福的門外,想踏進去又不敢擧步。

我是否真的該結婚了?

        我們愛一個人的時候,難道就要得到他嗎?難道就要跟他永遠在一起嗎?有時候這的確是個讓人困擾的問題,尤其到了適婚年齡,對此議題的困擾、焦慮、壓力的程度都會相對的提高。因爲已經到了可以結婚的年齡,看著身邊好友相繼的走向婚姻;聼到父母、親朋好友在追問什麽時候要結婚;聼到「你什麽時候要結婚?這種問題的時候,就會越來越擔心、越來越煩躁。煩躁的是說,我就不想那麽早結婚;我就不想這麽年輕就被綁著;我就不想那麽快就離開我的父母,干嘛催我結婚!結婚是我的事,外人管那麽多干嘛?這一堆的心裏os不斷的出現,但是自己難免還是會擔心甚至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該結婚了。

女性站在婚姻的門外徘徊

        以上的這些狀況與心情在女性的身上更加顯著,因爲女性在這個文化下還是希望能夠找個如意郎君,讓自己有個厚實的肩膀依靠,並與之廝守一輩子。雖然現今的女性越來越經濟獨立,但是小時候王子與公主相愛到永遠的童話故事何曾不也是我們的夢想嗎?只是隨著年齡越長,面對的世界越現實,也讓我們離夢想越來越遠,認爲那也只是個夢而已。我們心裏深處都希望有個美滿的家庭與幸福的婚姻,但是往往回到現實層面,卻讓我們開始畏懼、猶豫、矛盾、掙扎、不確定自己到底要如何選擇。是選擇勇敢踏入婚姻,還是站在婚姻的門外一直瞻望?雖然現今社會認爲越來越多女性選擇單身而導致外籍配偶增加等等諸如此類對女性的看法,但是從本文的角度看來,女性更多的心情是擔心與猶豫矛盾,而這種心情是我們必須要予以了解及體諒的。

「嫁」背後深藏社會的眼光

        對於女性來説,結婚除了是倆人的結合之外,還包含了「嫁」的成分在裏面。當我們提到嫁,婚姻就不再是那麽簡單。女性在嫁之餘,還必須面對社會的眼光與期待。所謂社會的期待是指,社會大衆一般認爲「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結婚就是要幫婆家傳宗接代等等觀念,對女性來説有時候是一種枷鎖。隨著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機會增加、國際化等,女性對於自己未來與人生的規劃不只是「嫁人」而已,還希望在自己的生命中有更多美好的事物,例如出國遊學、打工、完成學業、事業步入軌道等等。這都是女性心中小小的期待,但是執行這些期待的時間點正好是女性要準備結婚的年齡,此時就會有很大的衝突。面對正值壯年的自己以及非常適合生育的年齡,女性難以抉擇;面臨揮灑青春汗水,人生發光發熱的年齡但是卻要步入婚姻被婚姻小孩姻親關係等等綁著,女性不知道要如何選擇。男性在這個階段其實也會面臨結婚的壓力,但是由於女性還必須趕在成爲高齡產婦之前生育,所以女性結婚的時間點就必須比男性更早,而此時間點是與自己的人生規劃衝突的,會讓女性的焦慮感更加提升,女性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内作出選擇,所以生育年齡與社會對女性嫁娶的期待會是一個影響的關鍵。女性在這個階段的焦慮感就會出現矛盾、猶豫、不知道如何選擇的現象,即一種筆者稱之爲「愛中躊躇」的現象。愛中躊躇是指女性在關係中不知道該前進還是後退,一種欲前又止的現象。

親密關係的好/不好,是決定是否結婚的要素

        除了一些社會大衆的眼光之外,有時候影響著女性猶豫是否進入婚姻的關鍵點是彼此的親密關係品質。所謂親密關係品質是指倆人相處的這段時間,其關係的好壞程度,並且可以透過對彼此的接納度、了解度、衝突解決、激情程度等向度來評估。爲什麽親密關係品質會影響著女性是否進入婚姻呢?從一個非常傳統的觀念來看,女性是必須要嫁到婆家去的人,那有一點像是自己要成爲某某某的人。如果要變成某某某的人但是彼此的關係品質不好時,女性在這個家要如何自處?要如何讓自己安頓呢?就連最基本可以在婚姻中支持女性的點也那麽薄弱時,的確會讓女性考慮是否要進入婚姻。

        另一方面,從一個比較現代化的觀點來看,女性在意的關係品質是指,自己在關係中是否有安全感,自己是否被呵護。我們都知道,在很多親密關係的衝突中,男性扮演的通常是問題解決的角色,而女性則是比較需要情感支持的那一位。當男性習慣使用問題解決的方式來回應女性的情感支持時,這完全是牛頭不對馬嘴的問題,彼此之間的付出無法調至同一個頻道。所以我們才會看到市面上那麽多男女大不同的書籍。當我們越閲讀有關書籍時,只會覺得我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因爲我們就是如此的不一樣,而且女性心中那個需要被照顧、被呵護的需求還是沒有被滿足,因而感覺自己在關係中是不安全的。女性心中難免就會出現,「你現在都已經無法照顧我了,我這輩子還要繼續跟你在一起嗎?」、「我現在都已經那麽沒有安全感了,那我們婚後的生活要怎麽辦?我們這輩子要怎麽辦?」此時女性心中是一陣惶恐、一陣彷徨呀!那種害怕不知道如何面對,不知道要如何選擇的感覺,讓女性出現「愛中躊躇」的現象。

在婚姻門外,男性也是害怕的

        難道真的是男女大不同的問題嗎?我們需要做的反而應該是促進彼此的互相了解,似乎女性會使用很多的情緒表達,似乎使用問題解決模式的男性就不太有情緒,但是其實男性在努力修復關係的過程中也是極需要被了解的。在這個努力過程中,男性是付出了多少努力在猜測、在尋找方法來安慰女友,但是卻常常是無功而返,常常是挫折的,因爲有一種不管做什麽都不對的感覺,最後自己也累了,也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該繼續努力,懷疑這段關係的未來。最後倆人在關係中都變得沒有方向,不知道該怎麽辦,也有點害怕要繼續往前走,呈現倆人都很疲累、無力狀態。不管是女性在關係中的不安全感而猶豫是否繼續往前走,還是男性在關係中的挫折而不知道該怎麽辦,這對親密關係都是很大的威脅與傷害!這讓彼此都不確定是否要結婚,都不敢踏出這一步。在這麽無力的親密關係中,我們還可以做什麽?我們都愛對方呀,但是我們真的要走到分開這一步嗎?好無力呀!

對於婚姻抉擇,我們可以做的是

        不管是面臨社會大衆的眼光而讓女性猶豫;或者是雙方在關係中的疲累而裹足不前,最重要的還是要倆人一起來面對這些問題。親密關係就是一個互相扶持的過程,不管是快樂、或悲傷、或苦難,我都可以跟你一起,緊緊地牽著你的手,一起去經歷,一起面對。這也是我們在婚姻中的承諾,我們都希望生命中有一個這樣的人陪著我去經歷生命的一切。因此,不管什麽問題,我們都希望可以回到關係中去解決。透過彼此的了解與安慰,讓我們的親密關係更緊密,在未來可以更相信彼此,肩並肩地往前走。(END)

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馬偕協談中心2013諮商心理師招募簡章,有興趣醫療服務者請把握機會!

馬偕紀念醫院院牧部協談中心
招募諮商心理師簡章

馬偕協談中心自1965年成立以來,秉持馬偕博士「寧願燒盡,不願鏽壞」的精神,在推動社區助人工作上不遺餘力,亦是目前國內極少數於醫院內設置協談輔導之機構。除堅持平價收費,並且對於中低收入者盡力協助外,期望能提供一般民眾得到心靈上的平安,以達到本院「身、心、靈」全人醫治的理念。

本中心目前具證照之全職諮商心理師五名,均具備社會福利部醫療院所臨床教師資格。工作對象包括本院員工、義工、以及一般民眾,工作內容與一般學校機構略有不同,主要常見問題為家庭婚姻問題、兩性情感問題、精神疾病問題,以及一般情緒障礙之個案。歡迎對於全人醫療助人工作有興趣,願意挑戰自我學習成長者,加入我們的行列。

一、 工作項目:
  1. 個別諮商、小團體諮商等實務工作。 
  2. 工作坊、研討會之籌辦、計劃與執行。 
  3. 協談中心平安線義工之教育訓練、課程規劃、個案督導與行政事宜。 
  4. 社區心理衛生推廣工作。
  5. 一般諮商行政及臨時交辦事項。
二、名額:
全職諮商心理師:淡水院區一名。主要工作在淡水院區,但得依中心人力狀況於兩院區間進行輪班調動。工作時間本院專職工作人員依勞動基準法標準時數彈性調整上班時間,週六上午需上班。如應徵者資格未達本中心需求,本中心得不足額錄取。

三、 資格:

  1. 已獲得諮商心理師專技考試及格證書。 
  2. 或已取得研究所畢業證書,並具備參加諮商心理師專技高考資格者,惟需在錄用後一年內取得諮商心理師證照。 
  3. 具備其它教學醫院機構工作經驗,取得衛生福利部臨床教師資格認可者,優先錄取。 
  4. 可認同基督教信仰,以全人關懷為助人意念者,基督徒尤佳
四、 初審資料:送審資料請自行保留備份,不予退件
  1. 研究所畢業證書影本一份,正本請於考試時攜帶備查。 
  2.  研究所完整成績單正本一份。 
  3. 諮商心理師專技考試及格證書影本一份。尚未考取證照者,請附上完成全職實習機構報考專技高考證明書影本一份。
  4. 簡歷、自傳一份,需附照片一張。務必註明有效聯絡電話、收信地址、電子信箱帳號等,如因資料不齊,導致延誤通知時間,責任由當事人自行承擔。 
  5. 推薦函一份。可由研究所師長、實習機構或工作單位主管,或由教會牧師撰寫均可。 
  6. 相關經驗證明影本。(無經驗者可免)

五、 收件截止日期:20131015(星期二),請一律以掛號郵件寄件,15日當天下午五點截止收件,請自行預留文件傳遞時間。來件請寄:新北市淡水區民生里民生路45 協談中心

六、 考試日期為2013年1018(星期五),考試內容分為兩階段,上午階段為筆試與面談,通過上午筆試與面談者,邀請參加下午的專業實務演練。錄取名單將公布於本中心網頁,並個別通知報到時間與相關事宜。

如有任何疑問,請直接至馬偕協談中心部落格留言版留言,
部落格:Blogger之「馬偕協談中心的秘密花園(新家)http://mmhcounselor.blogspot.tw
或來電:02-280946612179呂奕熹組長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