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3日 星期一

心衛文章:跟受傷的自已揮揮手 /姚芝宇實習心理師

 

跟受傷的自已揮揮手

文/姚芝宇實習心理師

 

        在成長的過程裡,每個人都是跌跌撞撞的走過來。從小到大無論在家庭、學校、工作當中所受到的各種傷害,包括情緒勒索、霸凌甚至是身體侵犯等。有人是過去被同學排擠的痛苦經驗;有人永遠忘不了父母打自己的那一幕;或是在自己原生家庭中的否定跟批評像鬼魅般陪著我們長大。

        這些受傷的過往讓我們學習到,當我們做了什麼會經驗到不舒服,因此我們小心翼翼的避開所有的地雷(那可能引發我們不想要反應的行為舉止);或是學到了如何在受傷的時候反擊。這些防禦策略,呈現在你跟他人的關係中。可能一有不合,就會用衝突或逃避解決問題,最後導致兩敗俱傷。而在網路時代,我們更容易以「刪友」或「封鎖」來解決問題。

         你可能會說「這些經驗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嗎?早就不影響我了!」或是認為「事情都過去這麼久了,應該就沒事了吧?」這些話語你不只對身邊的人說,也像是對著自己說:「沒事了」。

        然而這些受傷的經驗(有人可能會稱為創傷)可能已經不再流血,但是底下可能仍然在發炎跟流膿。它仍然默默的影響你在關係中的所有反應,可能包含你如何預期他人的反應、你遭受到的評價之後的感受,以及你事後如何反應。可能當他人告訴你,你的行為讓他不舒服時,你覺得做了糟糕的事,而自己是最糟糕的人。這些否定自己的聲音來自於羞愧的情緒,它混雜著丟臉、害羞、內疚、自責或自卑的感受。它告訴你:你「不該」、「不可以」、「不對」或「不配」。

        這樣毒性羞愧感來自於過去受傷的經驗,造成影響的不只是受傷的那瞬間,而是那些經驗成為你自此之後與人相處的準則...在工作職場上開始敏感的觀察周遭他人的臉色,隨時注意是否自己丟臉,小心翼翼的評估跟揣測他人表情背後的意涵。當好不容易嘗試著露出一點自己的樣子的,一但被否定或是指正,便感受到自己毫無保護的暴露在攻擊之下。在親近的關係裡,雖然你能感受到安全,是一但對方不小心傷到你或是說錯話,你經驗到的是更深的傷害,你可能有突然的暴怒或是悲傷的反應。因為你對於這段親近關係的期待可能跟你收到的回應不一樣。

        這些是羞愧感影響的冰山一角,如何處理這些人際關係的困擾的建議如下:

1.          好好釐清自己在這些關係中的期待

你對工作關係、親近友人、家人之間的互動的理想樣貌是什麼?這個問題可能大部分人會回答:「不知道,但我不想要他再這樣酸我」「不知道,我只是不想要他對我這麼不冷不熱」我們可能一直都沒好好得停下來思考,自己期待的互動關係,以及自己除了避免踩到地雷之外可以做些什麼達到自己的期望。

2.          看見羞愧感的核心

每個人受到的影響以及產生這些感受的故事都不同。可能是還小的時候被最親近與最信任的人傷害,接著只能在心裡想著:「一定是我不乖!」「一定是我不好!」這樣的負面自我評價就成了羞愧的來源。或是是直接將主要照顧者的語言暴力當作是自己的聲音。例如,你小時候不管怎麼努力表現,都被父母批評:「糟透了!」漸漸你會逐漸相信這是真的,自我價值感低落,越來越在意別人的評價。面對這些感受跟記憶並不容易,有時還會閃現當時恨不得鑽到地洞中的難受心情。如果這些感受自己一個人面對起來太困難,邀清你去尋找相關的專業助人工作者進行對話,陪伴你一起面對。(END)

2021年12月5日 星期日

(重大公告)馬偕紀念醫院諮商心理職系 2022年度聯合招收全職實習諮商心理師簡章

 


馬偕紀念醫院諮商心理職系

2022年度聯合招收全職實習諮商心理師簡章

 

馬偕紀念醫院秉持馬偕博士「寧願燒盡,不願鏽壞」的精神,在推動社區助人工作上不遺餘力,亦是目前國內極少數於醫院內設置諮商心理師專屬單位之機構。除堅持平價收費,並且對於中低收入者盡力協助外,期望能提供一般民眾得到心靈上的平安,以達到本院「身、心、靈」全人醫治的理念。

本院為首座具備諮商心理職系的教學醫院,教學經驗豐富完備。本職系目前全職諮商心理師人數共計11人,專業年資均超過2年,至20226月時,具備衛生福利部臨床教師資格者9名。本年度諮商心理職系招募單位包括精神醫學部之「心理腫瘤暨安寧業務」、「自殺防治中心」、院牧部「協談中心」等三個單位,教學資源共享,為全國目前諮商心理職系最完整之醫療臨床教學單位。歡迎有志投入醫療諮商之準心理師前來加入我們的行列!

 

一、  各單位工作項目與應考資格, 請參閱附件各單位招募簡章說明。

 

二、  名額:

1.    精神醫學部之「心理腫瘤暨安寧業務」淡水院區2名。

2.    「自殺防治中心」臺北院區2名,淡水院區2名。

3.    「協談中心」臺北院區1名,淡水院區1名。

 

三、 權利與義務:

1.       實習諮商心理師為無給職,依本院規定2017年起,每月需繳交新台幣1,000元實習費用。

2.       本中心得依實習諮商心理師之個人經歷,邀請擔任院內員工教育課程、小團體、工作坊或義工訓練課程講師。全職實習諮商心理師實習期間得享本院實習人員相關福利。

3.       特別注意!因本院為衛福部評鑑合格之教學醫院,依評鑑規定所有職系教學歷程均需定期與學校全職實習授課教師舉行教師聯席會議。申請者請務必先詢問貴校課程老師是否可以配合出席(包含實際出席或視訊出席);若貴校老師無法配合,請勿提出申請。

 

四、 初審資料:送審資料請自行保留備份,不予退件

1.    研究所修習學分成績單正本一份。

2.    畢業證書或在學學生證影本一份(正本於面試時攜帶備查)

3.    簡歷、自傳與實習計畫一份,需附照片一張。簡歷請務必註明有效聯絡電話、收信地址、電子信箱帳號等,如因資料不齊,導致延誤面試時間,責任由當事人自行承擔。

4.    授課教師或兼職實習單位主管推薦函一份,已畢業人員可請研究所授課老師出具。

5.    就讀學校實習規定一份。(已畢業者可免)

6.    相關經驗證明影本。(無經驗者可免)

備註:

1.    來件請於資料首頁註明申請實習單位志願,依序排列,攸關資料審核錄取順序,請務必註明清楚。

2.   本次精神醫學部之「心理腫瘤暨安寧業務」淡水院區名額因場地問題,本年度考試將於淡水院區進行,若是有興趣此員額者,請務必將「心理腫瘤暨安寧業務」列為第一志願,以利應考通知發放。

3.    依本院醫教部規定,僅能接受「在學實習模式」或「其他機構代訓模式」,因此錄取後需能由在學學校或原就職機構發出正式公文,才能接受全職實習申請。如無法取得正式公文,醫教部將無法辦理實習報到以及結束實習時發與實習證明,將會影響您個人的權益。

4.    文件不齊者將不列入初審名單。

 

五、 收件截止日期:20220114(星期五),請一律以掛號郵件寄件,當天下午五點截止收件,請自行預留文件傳遞時間。文件初審通過者方邀請參加面試,將會以電話或電子郵件通知考試地點與流程。

 

六、 面試日期:2022119(星期三)。上午聯合筆試後,各單位帶開進行後續甄試流程。

 

來件請寄:10449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929 馬偕協談中心 呂奕熹心理師收,信封封面註明「應徵馬偕諮商心理師全職實習」。

如有任何疑問,請直接至馬偕協談中心部落格留言版留言,

部落格:「馬偕協談中心的秘密花園(新家)http://mmhcounselor.blogspot.tw

MAILmmhcounselor@gmail.com或來電:02-254335352010呂奕熹心理師洽詢。


   

 

馬偕紀念醫院 精神醫學部-心理腫瘤暨安寧業務

招收2022年度 全職實習諮商心理師 公告

隨著國家政策對重大疾病的身心靈全人概念的重視,由癌症初診斷以及抗癌治療期間各社會心理議題照護的心理腫瘤(Psycho-oncology)到生命末期的安寧療護(Palliative care),本精神醫學部致力於與癌症照護團隊、安寧療護團隊跨領域合作模式的發展整合,以期透過全隊照護理念,達到癌症病人與家屬身心靈的全人醫治,重拾生命的力量與希望。

    本服務對象主要為各疾病歷程階段(初診斷、復發轉移、末期臨終)的癌症病人與罹癌家庭。依此照護議題的複雜度,將結合跨領域合作團隊教學訓練、自殺防治中心自殺評估訓練、精神科專科醫師之精神醫療訓練、諮商心理師每週督導等訓練。歡迎有志於醫療諮商領域發展、願意挑戰自我學習成長者,加入我們的行列。

一、     申請資格

目前就讀國內大專院校諮商、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班學生,或國內外已取得心輔相關研究所碩士學位,且符合諮商心理師高考資格,需進行全職實習者

二、   實習名額與內容:

1.      實習名額:2

2.      實習內容:個別諮商與心理治療、團體諮商與心理治療、心理衡鑑、心理諮詢、心理衛生教育與預防推廣工作、專業行政工作等

3.      實習起迄日期:202271日至2023630

如有任何不清楚之處,請Mail信箱至hsinyain.i720@mmh.org.tw

與本業務承辦人盧忻燕諮商心理師連絡


 

    馬偕紀念醫院 自殺防治中心

招收2022年度 全職實習諮商心理師 公告

  台灣近十年自殺防治工作受到重視,馬偕紀念醫院秉持「耶穌基督愛人如己、關懷弱勢的精神」於2005年成立自殺防治中心,是台灣第一間在醫療院所內成立的自殺防治中心,對自殺防治工作有相當重要的貢獻,除了建立自殺個案管理流程、自殺危險性評估,近來發展重點聚焦在辯證行為治療以及建構主義心理治療:針對長期情緒困擾、或有重複自傷或自殺行為個案提供辯證行為心理治療模式;針對國內較少獲得重視的自殺者遺族進行說故事團體治療(建構主義心理治療),幫助他們走過悲傷歷程,重拾生命的力量。

    本中心諮商心理師訓練完善,除辯證行為治療、建構主義治療、自殺個案管理、危機處理之訓練之外,還包括精神科專科醫師之精神醫療訓練、諮商心理師每週督導。且多位實習結束的夥伴都持續在本中心進行方案合作,有助於未來諮商心理在醫療領域的發展

一、 申請資格

目前就讀國內大專院校諮商、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班學生,或國內外已取得心輔相關研究所碩士學位,且符合諮商心理師高考資格,需進行全職實習者

二、 實習名額與內容

1.      實習名額:淡水2名、台北2

2.      實習內容:個別諮商與心理治療、團體諮商與心理治療、心理衡鑑、心理諮詢、心理衛生教育與預防推廣工作、自殺個案之個案管理、專業行政工作等

3.      實習起迄日期:202271日至2023630

如有任何不清楚之處,請直接與本中心業務承辦人連絡

02-25433535#36803683  周昕韻諮商心理師

 

 

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

2022年度招收全職實習諮商心理師簡章

 

馬偕協談中心自1965年成立以來,秉持馬偕博士「寧願燒盡,不願鏽壞」的精神,在推動社區助人工作上不遺餘力,亦是目前國內極少數於醫院內設置諮商心理師專屬單位之機構。除堅持平價收費,並且對於中低收入者盡力協助外,期望能提供一般民眾得到心靈上的平安,以達到本院「身、心、靈」全人醫治的理念。

本中心目前具證照之專職諮商心理師五名,均已具備臨床教師資格,工作經歷豐富,各具專長。服務對象依院區略有不同,台北院區主要服務對象為病房病患、一般民眾與本院員工、義工;淡水院區主要服務對象為病房病患、社區民眾、學校、一般個案與本院員工與義工。主要常見問題為家庭婚姻問題、兩性情感問題、精神疾病問題,以及一般情緒障礙之個案。歡迎對於全人醫療助人工作有興趣,願意挑戰自我學習成長者,加入我們的行列。

 

一、 工作項目: 

1.    個別諮商、婚姻暨家族治療、小團體諮商等實務工作。

2.    工作坊、研討會之籌辦、計劃與執行。

3.    本中心平安線義工之實習、督導與訓練。

4.    社區心理衛生推廣工作。

5.    協助本院青少年健康促進方案服務工作。

6.    安寧病房與血液透析病房病患與家屬諮商工作(淡水院區)

7.    一般諮商行政及臨時交辦事項。

 

二、名額:

        全職實習諮商心理師:台北院區一名,淡水院區一名,共計兩名台北院區主要工作為一般民眾與員工的個別諮商、小團體,以及平安線電話協談業務的協助;淡水院區則專責於社區、學校工作,以及協助安寧、癌症病房個案。實習時間自202271日起,至2023630日止,工作時間比照本院專職工作人員正常班,每週得回校上課一天。實習結束合格者,由本院出具實習證明,得參加諮商心理師專技高等考試。如應徵者資格未達本中心需求,本中心得不足額錄取。

 

三、 資格:

1.    國內外已取得心輔相關研究所碩士學位,修習學分符合考選部諮商心理師職系專技高等考試資格要求,需進行全職實習者。具備此資格者,請先與本中心連絡人奕熹諮商心理師聯繫,說明本院醫教部實習相關事宜,聯絡電話:02-254335352010

2.    各大專心理諮商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以上學生,即將完成兼職實習課程,需進行全職實習者。已修學分中,需已經完成或正在修習「家族治療」、「婚姻諮商」或「伴侶諮商」、「EFT」學分。

3.    可認同基督教信仰,以全人關懷為助人意念者,基督徒尤佳

4.    具相關諮商輔導經驗、其他助人工作執照(如護理師、社工師等)、通過各機構義工訓練具及格證書,或具備病房工作、處理精神疾病患者個案經驗者,優先錄取。

5.    特別注意!因本院為衛福部評鑑合格之教學醫院,依評鑑規定所有職系教學歷程均需定期與學校全職實習授課教師舉行教師聯席會議。申請者請務必先詢問貴校課程老師是否可以配合出席;若貴校老師無法配合,請勿提出申請。

 

來件請寄:10449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929 馬偕協談中心收

如有任何疑問,請直接至馬偕協談中心部落格留言版留言,

部落格:「馬偕協談中心的秘密花園(新家)http://mmhcounselor.blogspot.tw

MAILmmhcounselor@gmail.com或來電:02-254335352010呂奕熹心理師洽詢。

2021年11月9日 星期二

110年度諮商心理師專技高考放榜,本中心實習心理師再下一城!

110年度諮商心理師專技高考放榜,本中心實習心理師再下一城!


徐菀庭


恭喜加入諮商心理師行列!


在馬偕協談中心完成訓練,就是品質保證喔!

2021年10月3日 星期日

心衛文章:宋昱實習心理師,「疫情解封之路,疫情下的人際互動」

疫情解封之路,疫情下的人際互動

實習諮商心理師 宋昱


「欸!這麼久沒約了,該見面了吧!」、「可是現在還是有一點點的疫情耶!」、「不用怕啦!已經降級了,而且我打過疫苗了!」這些字句是否在最近的生活中很熟悉呢?

面對疫情逐漸趨緩,各項產業陸續解禁的現在,許多人都有「報復性消費、旅遊」的念頭;也許只是簡單的聚餐或是小旅行,人們開始想要恢復以往人際間的交流,三五好友在合乎規定的情況下,開始熱烈地討論久違的聚會要做些甚麼。而你心中是否也會升起一些些地不確定──「這個時機真的適合嗎?」

在疫情搖擺不定的現在,可能會遇到約好聚會的那天,突然下午宣布疫情回升,確診人數增加或是警戒加強;因此朋友、家人間開始猶豫是否要維持聚會,或是擇日再約。如果取消了,勢必會有人認為其實疫情已經趨緩不用太擔心,而感到很可惜;也有人會認為疫情尚不明朗,須小心謹慎,不可放鬆警戒。每個人的擔心程度不一樣:有些人可能在確診人數超過個位數時就會開始緊張,或是與確診者足跡在同個區域,就會感到無比的焦慮;而有的人可能是要等到周圍的人有染疫的風險時,才會開始感到緊張。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人際交流中,可能會因為彼此對待疫情的生活態度,對「是否要參與聚會」開始有了想法的分歧,甚至是產生不合,認為對方小題大作、過於緊張,或是擔心太不謹慎會變成防疫破口。也有些人可能是心中擔心,但是為了朋友間的合群,而不敢說出自己其實很緊張,想要等待疫情趨緩擇日再約;為了不要成為那個不合群的人,或是害怕自己被貼上防疫破口的標籤,可能選擇忽略了自己真實的想法,事後卻感到後悔與無力。

面對疫情中的人際交流情形,以下幾點觀點,提供您可以依循及思考的依據:

一、尊重彼此決定:

    在無法見面的情況下,容易透過語音、文字溝通,無法準確傳達自己想表達的意思,而產生誤會甚至衝突;像是對於對方的決定不是很滿意,開始有些情緒,甚至生氣、憤怒。但在這之前,可以想想是不是自己情緒有些高張,有可能說出會後悔的話。所以在這個狀況下,更需要有理性的溝通,理解對方的看法,並傳達自己的想法。

    因此我們首先可以做的是讓自己冷靜一下,放下手機,遠離可能產生衝突的情境,冷靜下來後就可以開始思考,是不是對方有些考量是我們所不知道的,像是擔心傳染給家中較年長的親友等。這些背後的想法是我們不知道的,因此我們就很難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理性地討論。所以我們可以做的,是向對方詢問,並表達我們自己的感受與想法,像是可以說:「儘管你的決定有點突然,讓我覺得有些可惜,但我想知道你考慮的原因是甚麼呢?」。尊重對方的選擇,但也表達自己對於對方的重視。了解原因後,也能向對方提出一些替代的方案,找出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替代方案,像是可以安排線上的聚會聊天,或是部份的人參加、部分的人視訊。如此一來就能降低與朋友產生衝突的可能,並讓朋友間的交流能夠繼續的維持。

二、評估安全性與急迫性:

    除了思考如何與對方互動,也需要思考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決定;在疫情尚未完全平息的現在,謹慎地去評估人際交流的安全性與急迫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一時的衝動而後悔莫及,未免有些得不償失。因此需要想想:這次的聚會自己有考慮清楚了嗎?

    首先,如果是對於疫情感到緊張的人,可以思考自己的焦慮程度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嗎?是否過度的緊張而讓精神狀態有些耗竭,以至於過度地關注疫情的負面消息,焦慮感上升,因此讓自己無法思考及判斷,使心理負擔無法負荷。那麼就要適時地接收及過濾訊息,讓自己保持平穩與安然的心情。

    而另外一種人,要思考的是:自己有沒有可能對於疫情過於樂觀,產生了「樂觀偏誤」(optimistic bias),所謂的「樂觀偏誤」是指人們傾向相信他人比自己容易遭遇負面或不幸的事件,像是認為現在疫情穩定,減少防疫措施並放心的吃父親節大餐,想著應該沒那麼容易中吧。根據研究指出:台灣人在面對過往新流感及禽流感時,普遍都有樂觀偏誤的產生,容易將自己染疫的風險評估與他人相比顯著較低。因此更要注意自己在目前的疫情中,是否也有類似的想法。當偏誤產生時,很容易誤判風險使自己放鬆警戒,加深了染疫的可能。因此為了降低偏誤的產生,必須對自己的情形有充分的思考及充足的資訊。與朋友間交流並討論這樣的決定合理嗎、此次聚會的選擇是否有更安全的選項或地點,以及日期上是否有著更好的決定,討論親友間盡量能夠接受的共識,做出不後悔的決定。

三、放慢腳步,重新適應新生活:

    在目前疫情慢慢降溫、準備回到過往的生活時,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下子過於放鬆警戒想要「報復性消費、旅遊」,是不是會有些衝動。疫情的變化非常快速,但人們的生活習慣卻很難一下子改變,疫情下的日子已經好一段時間,多數人可能都已經熟悉視訊上班上課、不內用、盡量待在家等習慣,因此也很難一下子有劇烈的改變,現在需要的是一步一步的調整生活上的習慣,這次可能真的「慢慢來比較快」。

    所以,為了調適自己的生活步調,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是首要條件,保持充足的睡眠與均衡的飲食,讓自己身體狀態處與可以隨時應付突如其來的壓力與改變。最後,也難說疫情哪一天真的會結束,所以為了跟疫情共存,可能有些習慣會繼續保留,人們就會再發展出不一樣的生活樣貌。

    最後,或許疫情正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過往的人際相處模式,這些與人相處的擔心與困擾被明顯放大。像是儘管很擔心,卻很難拒絕朋友的邀約;或是害怕自己有沒有符合社會上的標準,以避免自己被貼上標籤,因此有著過多的擔心與規定,讓自己與周遭的人緊張兮兮。如果你覺得好像有類似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在這與人互動減少的日子裡,很適合細細檢視自己人際模式,是否帶給自己許多的困擾。


參考文獻:

吳宜蓁、盧鴻毅、侯心雅(2009)。樂觀偏誤及預防行為:台灣民眾對禽流感的反應。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8(6),505-516。

盧鴻毅、許富生、侯心雅(2012)。樂觀偏誤、自我效能、社會信任與新流感疫苗接種意願。傳播與社會學刊,22,135-158。


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心衛文章:嚴靚心理師,「疫」同愛自己-女性在疫情下的自我照顧小撇步

 

「疫」同愛自己-女性在疫情下的自我照顧小撇步

嚴靚諮商心理師

  

從去年年初爆發COVID-19疫情以來,世界各國紛紛受到疫情的影響,每日確診數居高不下,許多人面臨染疫的恐懼。台灣雖然防疫有成,但還是受到波及,在今年5月中旬進入三級防疫警戒,陷入「半封城」的狀態。為了避免疫情擴散,學校停止上課、許多公司行號轉換為居家辦公、留職停薪,甚至是裁員也時有所聞。好多人因為疫情被迫轉變為足不出戶的「宅家」生活。而防疫除了強制改變你我的生活習慣之外,疫情所帶來的壓力,也讓焦慮、憂鬱、失眠等等的身心狀態,像是另外一種傳染病般,隨著疫情擴散開來。

 

聯合國婦女署的調查報告指出,自COVID-19疫情盛行,許多女性被迫失業,一方面是企業中非正式的職缺多半由女性擔任,另一方面是受到疫情影響,醫院、學校、長照機構及托兒中心等地方受到管制,使得家庭中的照顧需求增加,而女性經常被期待去回應家庭的照顧需求,這沉重的責任讓許多女性被壓得喘不過氣。此外,該報告中也提到,在隔離期間,女性遭受家庭暴力的比例急速攀升,種種的情況似乎讓女性更容易因為疫情而感到焦慮、憂鬱或是失眠。

 

在三級防疫的期間,我曾經帶領女性限定的線上支持性團體。在團體成員的分享中,可以發現他們的「宅家」生活中有許多的壓力,舉例來說,其中一位成員因為學校停課的關係,得和小孩整天綁在家,而她為了專心參與團體,得讓自己躲在家裡的儲藏室中,才不會被打擾;另外一位成員則是和伴侶冷戰中,因為疫情的關係他們都轉換為居家辦公,但對方除了上班時間之外都在滑手機。當她向對方反應希望可以多點陪伴時,卻只得到一句「我們不是整天都在一起了,妳還想怎樣?」讓他們的關係降到冰點。

 

女性往往被期待是要照顧家庭的角色,即便有自己的工作,但依然負擔著家務及照顧的主要責任,下了班也無法喘息,過著第二輪班的生活,而疫情似乎更強化了這個現象。除此之外,在疫情期間被迫和伴侶長時間相處,往往比平常更容易產生摩擦,在無法隨意外出的情況下,難以使用過去宣洩情緒的方式,這使得心中的孤獨感更加強烈,進而引發焦慮、憂鬱或失眠的情形。

 

疫情期間的生活真的很不容易,因此這理想提供女性在疫情期間自我照顧的幾個小撇步:

 

一、保有自己的空間

女性主義作家吳爾芙曾著有《自己的房間》一書,在自己的房間內可以保有自我,並享受和自己相處的時光。雖然因為疫情的緣故,必須和伴侶或家人長時間待在一起,但過分緊密的相處會令人感到窒息,所以要記得保留或創造一些時間跟空間給自己。

 

二、讓家中每一個人學習承擔自己的責任

女性經常透過無止盡的付出來維繫家庭,但家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要學習如何為家庭付出,因此身為女性也要懂得適時放手,讓家庭成員找到自己在家中的責任及位置,一方面減輕自己的負擔,另一方面也促進彼此對家庭的認同感。

 

三、設立情緒界線

女性除了打理家務之外,也經常是提供情緒支持的角色。但在疫情所產生的壓力情境下,若還是得承擔所有家庭成員的情緒,會更難以負荷。因此身為女性也需要學習設立情緒界線,讓自己能優先照顧自己的情緒,有餘裕的時候再去照顧其他人。

 

四、和支持系統保持連結

疫情造成空間上的隔離,也讓人與人之間「心的距離」被拉開,這使得許多人在疫情期間感受到強烈的孤獨感。此時可以試著透過各種線上通訊軟體、社交平台,和自己的人際支持網保持連結,並適時地分享自己在疫情期間的心情。例如網紅「宅女小紅」,她在疫情期間每天都會在臉書上PO文,分享自己跟小孩以及先生關在家裡面的抓狂心情。在她的貼文底下,可以看許多人留言表示深有同感,而這樣的普同感會讓人覺得自己並不孤單,也可以從他人的分享中,學習不同的因應方式。

 

最後,台灣雖然已從三級警戒降到二級,但疫情的變化難以掌控,且自我照顧是一輩子的事。因此提供大家以上的四個小撇步,無論是否在疫情期間,都能夠一同愛自己。

 

 

 

參考資料:

 

疫情與性別:女性承擔的更多瑣事和受到威脅的性別平等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5085114

疫情加劇生活及文化壓力,日本女性自殺率飆升

https://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210223/japan-women-suicide-coronavirus/zh-hant/

為什麼新冠肺炎對女性的衝擊更大?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GIST/posts/2674670102793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