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3日 星期一

心衛文章:跟受傷的自已揮揮手 /姚芝宇實習心理師

 

跟受傷的自已揮揮手

文/姚芝宇實習心理師

 

        在成長的過程裡,每個人都是跌跌撞撞的走過來。從小到大無論在家庭、學校、工作當中所受到的各種傷害,包括情緒勒索、霸凌甚至是身體侵犯等。有人是過去被同學排擠的痛苦經驗;有人永遠忘不了父母打自己的那一幕;或是在自己原生家庭中的否定跟批評像鬼魅般陪著我們長大。

        這些受傷的過往讓我們學習到,當我們做了什麼會經驗到不舒服,因此我們小心翼翼的避開所有的地雷(那可能引發我們不想要反應的行為舉止);或是學到了如何在受傷的時候反擊。這些防禦策略,呈現在你跟他人的關係中。可能一有不合,就會用衝突或逃避解決問題,最後導致兩敗俱傷。而在網路時代,我們更容易以「刪友」或「封鎖」來解決問題。

         你可能會說「這些經驗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嗎?早就不影響我了!」或是認為「事情都過去這麼久了,應該就沒事了吧?」這些話語你不只對身邊的人說,也像是對著自己說:「沒事了」。

        然而這些受傷的經驗(有人可能會稱為創傷)可能已經不再流血,但是底下可能仍然在發炎跟流膿。它仍然默默的影響你在關係中的所有反應,可能包含你如何預期他人的反應、你遭受到的評價之後的感受,以及你事後如何反應。可能當他人告訴你,你的行為讓他不舒服時,你覺得做了糟糕的事,而自己是最糟糕的人。這些否定自己的聲音來自於羞愧的情緒,它混雜著丟臉、害羞、內疚、自責或自卑的感受。它告訴你:你「不該」、「不可以」、「不對」或「不配」。

        這樣毒性羞愧感來自於過去受傷的經驗,造成影響的不只是受傷的那瞬間,而是那些經驗成為你自此之後與人相處的準則...在工作職場上開始敏感的觀察周遭他人的臉色,隨時注意是否自己丟臉,小心翼翼的評估跟揣測他人表情背後的意涵。當好不容易嘗試著露出一點自己的樣子的,一但被否定或是指正,便感受到自己毫無保護的暴露在攻擊之下。在親近的關係裡,雖然你能感受到安全,是一但對方不小心傷到你或是說錯話,你經驗到的是更深的傷害,你可能有突然的暴怒或是悲傷的反應。因為你對於這段親近關係的期待可能跟你收到的回應不一樣。

        這些是羞愧感影響的冰山一角,如何處理這些人際關係的困擾的建議如下:

1.          好好釐清自己在這些關係中的期待

你對工作關係、親近友人、家人之間的互動的理想樣貌是什麼?這個問題可能大部分人會回答:「不知道,但我不想要他再這樣酸我」「不知道,我只是不想要他對我這麼不冷不熱」我們可能一直都沒好好得停下來思考,自己期待的互動關係,以及自己除了避免踩到地雷之外可以做些什麼達到自己的期望。

2.          看見羞愧感的核心

每個人受到的影響以及產生這些感受的故事都不同。可能是還小的時候被最親近與最信任的人傷害,接著只能在心裡想著:「一定是我不乖!」「一定是我不好!」這樣的負面自我評價就成了羞愧的來源。或是是直接將主要照顧者的語言暴力當作是自己的聲音。例如,你小時候不管怎麼努力表現,都被父母批評:「糟透了!」漸漸你會逐漸相信這是真的,自我價值感低落,越來越在意別人的評價。面對這些感受跟記憶並不容易,有時還會閃現當時恨不得鑽到地洞中的難受心情。如果這些感受自己一個人面對起來太困難,邀清你去尋找相關的專業助人工作者進行對話,陪伴你一起面對。(EN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