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同愛自己-女性在疫情下的自我照顧小撇步
嚴靚諮商心理師
從去年年初爆發COVID-19疫情以來,世界各國紛紛受到疫情的影響,每日確診數居高不下,許多人面臨染疫的恐懼。台灣雖然防疫有成,但還是受到波及,在今年5月中旬進入三級防疫警戒,陷入「半封城」的狀態。為了避免疫情擴散,學校停止上課、許多公司行號轉換為居家辦公、留職停薪,甚至是裁員也時有所聞。好多人因為疫情被迫轉變為足不出戶的「宅家」生活。而防疫除了強制改變你我的生活習慣之外,疫情所帶來的壓力,也讓焦慮、憂鬱、失眠等等的身心狀態,像是另外一種傳染病般,隨著疫情擴散開來。
聯合國婦女署的調查報告指出,自COVID-19疫情盛行,許多女性被迫失業,一方面是企業中非正式的職缺多半由女性擔任,另一方面是受到疫情影響,醫院、學校、長照機構及托兒中心等地方受到管制,使得家庭中的照顧需求增加,而女性經常被期待去回應家庭的照顧需求,這沉重的責任讓許多女性被壓得喘不過氣。此外,該報告中也提到,在隔離期間,女性遭受家庭暴力的比例急速攀升,種種的情況似乎讓女性更容易因為疫情而感到焦慮、憂鬱或是失眠。
在三級防疫的期間,我曾經帶領女性限定的線上支持性團體。在團體成員的分享中,可以發現他們的「宅家」生活中有許多的壓力,舉例來說,其中一位成員因為學校停課的關係,得和小孩整天綁在家,而她為了專心參與團體,得讓自己躲在家裡的儲藏室中,才不會被打擾;另外一位成員則是和伴侶冷戰中,因為疫情的關係他們都轉換為居家辦公,但對方除了上班時間之外都在滑手機。當她向對方反應希望可以多點陪伴時,卻只得到一句「我們不是整天都在一起了,妳還想怎樣?」讓他們的關係降到冰點。
女性往往被期待是要照顧家庭的角色,即便有自己的工作,但依然負擔著家務及照顧的主要責任,下了班也無法喘息,過著第二輪班的生活,而疫情似乎更強化了這個現象。除此之外,在疫情期間被迫和伴侶長時間相處,往往比平常更容易產生摩擦,在無法隨意外出的情況下,難以使用過去宣洩情緒的方式,這使得心中的孤獨感更加強烈,進而引發焦慮、憂鬱或失眠的情形。
疫情期間的生活真的很不容易,因此這理想提供女性在疫情期間自我照顧的幾個小撇步:
一、保有自己的空間
女性主義作家吳爾芙曾著有《自己的房間》一書,在自己的房間內可以保有自我,並享受和自己相處的時光。雖然因為疫情的緣故,必須和伴侶或家人長時間待在一起,但過分緊密的相處會令人感到窒息,所以要記得保留或創造一些時間跟空間給自己。
二、讓家中每一個人學習承擔自己的責任
女性經常透過無止盡的付出來維繫家庭,但家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要學習如何為家庭付出,因此身為女性也要懂得適時放手,讓家庭成員找到自己在家中的責任及位置,一方面減輕自己的負擔,另一方面也促進彼此對家庭的認同感。
三、設立情緒界線
女性除了打理家務之外,也經常是提供情緒支持的角色。但在疫情所產生的壓力情境下,若還是得承擔所有家庭成員的情緒,會更難以負荷。因此身為女性也需要學習設立情緒界線,讓自己能優先照顧自己的情緒,有餘裕的時候再去照顧其他人。
四、和支持系統保持連結
疫情造成空間上的隔離,也讓人與人之間「心的距離」被拉開,這使得許多人在疫情期間感受到強烈的孤獨感。此時可以試著透過各種線上通訊軟體、社交平台,和自己的人際支持網保持連結,並適時地分享自己在疫情期間的心情。例如網紅「宅女小紅」,她在疫情期間每天都會在臉書上PO文,分享自己跟小孩以及先生關在家裡面的抓狂心情。在她的貼文底下,可以看許多人留言表示深有同感,而這樣的普同感會讓人覺得自己並不孤單,也可以從他人的分享中,學習不同的因應方式。
最後,台灣雖然已從三級警戒降到二級,但疫情的變化難以掌控,且自我照顧是一輩子的事。因此提供大家以上的四個小撇步,無論是否在疫情期間,都能夠一同愛自己。
參考資料:
疫情與性別:女性承擔的更多瑣事和受到威脅的性別平等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5085114
疫情加劇生活及文化壓力,日本女性自殺率飆升
https://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210223/japan-women-suicide-coronavirus/zh-hant/
為什麼新冠肺炎對女性的衝擊更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