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14日 星期六

電影心得分享【Wit 心靈病房】







【劇情】

向來在英詩教學上一絲不茍、從不妥協、又有點不近人情的貝寧教授,無意間發現自己身患第四期卵巢癌,褪下講台上的光環,她只能躺在病床上毫無尊嚴的接受各種化療,任憑死神一步步逼近她,然而,她的醫生傑森–亦是她昔日的學生,及另一位護士長蘇西,卻為她即將枯槁的生命,帶來一次全新深沉的省思,「死亡,不是件榮耀,雖然人們總視為敬畏可怕的象徵…」,死亡不過是生命的暫停,卻可能是另一個旅程的開始…..



 



無論看過幾回,每一次都從這部片子得到新的體會與領悟。也無論看幾回,感動與心疼的淚水從沒少過。



我喜歡這部片子勝過所有的片子。這部片子並不是院線片,HBO曾經播映過,但我知道這部片子,是無意間發現的。因為要租借【心靈點滴】,店員說沒有,要我考慮借【心靈病房】,於是,我認識了這部片子。



這部影片的人物十分單純,只有女主角,與其他的醫療人員,最多只出現了女主角的指導教授與父親。



因曾經在醫療工作過,對於片中許多場景、情節都心有戚戚焉。特別是看見那主治醫師為了自己的研究結果,不顧病人感受,始終執意要全劑量使用化學藥劑,導致病人的腎衰竭,昏迷,最後死亡…..我就好像看見曾經接觸過的一些面善心惡的醫師的面容,然後不斷驚訝階級式的威權還真不分西方還是東方。



女主角是位教授,而且還是佔有一席之地研究英古詩的教授。她對於字句的精確度十分重視,正因如此,她嘗試以貼切又極富文學的方式「說出」她整個治療到死亡的過程。



許多的描述,片中都是以女主角直接看著鏡頭,像是在對我們敘說一般,以致,我們和女主角的距離縮近了,不再像是看著一個不相干,一個遙遠距離的人的故事,我們成了她生命從絢爛走向平淡、盛開走向凋落的見證者。



影片中大量用了從天花板的角度去拍攝躺在病床上的貝寧,或是從貝寧的角度仰視著天花板。這有很深的意寓,這裡頭所描寫的正是緩慢的時間,但弔詭的是,它又如此的稀少。就如貝寧說的:「在這裡,時間變得很緩慢,緩慢到你幾乎感覺得到它,它是如此緩慢,又稀少。」



曾經,因為感冒,自己平躺在床,痛苦不堪,只能望著天花板,滿腦子想了好多事,有了很多感覺情緒,本以為時間過去一大半,沒想到一回神,只不過歷經五分鐘。那時我好驚訝,深刻體會到什麼是「緩慢的時間」,我幾乎把前半生都想了一遍,感嘆了命運的不仁不慈,怎麼時間才歷經了五分鐘,那麼接下來的時間,我該當如何?



這樣的經歷,使我有一個發現,當一個病人躺在病床,無望的仰視著天花板,忍受痛苦時,五分鐘可以有如一世紀之久,根本不是醫療人員來去匆匆所感受到的「時間根本很短」、「忍受五分鐘也沒辦法嗎?」。



對於一個受死亡威脅的人來說,世界已和常人世界裂分為二,常人的常態思維進不了他們的世界,而他們的世界再也跨不回去常人世界了。



這才是最令我悲傷之處;原來,生與死之間,是這麼大的鴻溝。



貝寧一直是研究約翰˙道恩的詩,特別是那首死亡的榮耀,但也直到她自己的生命感受到死亡的威脅,而有所脆弱與恐懼時,那首詩才對她顯現出意義。成為一個腫瘤末期病人,讓她不再是一位教授,她已然成為一個疾病的最佳研究對象,醫師們體會不了,也覺得沒必要關切一個病人的恐懼與脆弱。



她說她是孤獨的,並非因為她沒親人,而是之為一位病人,她是孤獨的。



所幸,這部片對於臨終過程的真實描繪,不至太過無情,在貝寧臨終前,她的指導教授來探望了她,在她渴望有一個安心的力量陪伴時,教授如一位仁慈的長輩一般出現,念了一本可愛的繪本,使貝寧可以安心的沈睡,不再只是孤軍奮鬥的和死亡搏鬥。



而後,她終於跨越了那鴻溝,體會到:死亡,不再復有…..當我睡醒了之後,已然是永生。





by 蘇絢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