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0日 星期四

防疫文章系列:防疫心生活,找回內在的平靜與安穩(王歆韶實習心理師,2021.05.21)

防疫心生活,找回內在的平靜與安穩

王歆韶實習心理師

去年初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世界各地出現好幾波的疫情危機,各國紛紛祭出邊境管制、封城、隔離等強制防疫措施,台灣一直以優秀的防疫表現自豪,我們享受著正常生活、出入自由的幸福。但近日隨著華航諾富特、萬華茶藝館、宜蘭遊藝場等群聚案的出現,染疫確診人數逐漸攀升,雙北地區進入第三級警戒,許多人開始感到緊張、擔心、害怕與慌張,如果你有這些情緒,別擔心!這些都是面對壓力與危機的正常反應,通常一段時間適應後就能回復安穩。

面對疫情的衝擊,如果你開始感到不安與慌亂,以下幾項穩定情緒的自我照顧方法,試著練習做做看,讓自己的內在回到安定平穩的狀態吧!

一、不過度關注疫情訊息

了解疫情的發展與防疫政策能幫助我們有良好的自我保護,但是當大眾媒體不斷放送疫情嚴峻的新聞、社群軟體與群組中大量的消息與討論,看著確診者足跡的公開、大量搶購物資的畫面,我們一再地被提醒自己處在危險的情境當中,焦慮感是會被散播和蔓延的,也會讓我們失去了思考與判斷的能力,被混亂與恐懼所籠罩。因而,理性的節制與適度的接收疫情訊息,必要時減少或關掉訊息接收的管道,別讓心理能量超載啦!

二、停止抱怨與咎責的行為

面對不安的情境,你可能會和人談論疫情的變化,聽到或是開始抱怨批評防疫政策,抑或怪罪甚至咎責確診者與政府,當心這些行為可能會讓我們出現生氣的感受,也會強化自己的迷惘與無助,甚至因為與他人立場不同,在討論與交流中造成緊張與衝突,破壞了彼此的關係。因此,停止抱怨與咎責的行為,想一想在疫情當中值得感恩的事情,為自己所能擁有的道出感謝,保持與平衡心情的穩定,也能增加內在安全的感受。

三、提升自己的掌控感

當心情起伏大,情緒變得不穩定,加上疫情進展不斷的變化,可能會讓人出現失控的感覺,在感到緊張、慌張的時候,不妨練習將注意力回到呼吸,感受意識控制著吸氣吐氣的節奏,能有效地讓心安定下來。再者,區辨什麼是自己能夠做,什麼是無法控制的,把注意力放到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上,例如:保持社交距離、停止閱讀疫情新聞、節制使用社交軟體、維持正向態度等,接受不可控的事物如確診數字、他人反應等。在慌亂中找回次序,妥善的時間管理與日常安排,提升對生活與情緒的掌控感!

四、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

在病毒與疾病的威脅之下,維持良好的生活與飲食型態,不僅能增加身體的抵抗力,也能促進情緒的穩定,因此吃營養的食物、規律充足的睡眠、適度的活動筋骨,都是強化身心健康的基本行動。除此之外,保有與人的正向支持連結,找到能夠理解你的親友,向他傾訴想法與感受;保有與自己的連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如打電動、追劇、閱讀、聽音樂等休閒活動,都是健康生活型態的展現。

過往的經驗告訴我們,疫情不會快速地消失,這波突然的疫情升溫,迫使我們面對並學習與它共處,每個人都可能經歷心理調適的過程,除了上述方法之外,也可以試著找資源幫助自己,網路上能夠查到許多心理師撰文書寫的自我照顧文章,或是在YouTube和podcast平台上,收看或收聽心理相關節目單元,盼望這些方式能陪伴你度過這次的挑戰,找回內在的安頓。但若是一段時間過去,你發覺自己的恐懼與焦慮感持續且嚴重,出現失去理智與感到失控,就需要尋求專業的協助!讓我們一起正向防疫,保護內在的安全與安定。(END)


備註:

1.馬偕協談中心將不定期上傳防疫相關文章,請隨時注意訂閱。

2.疫情期間若有身心不適需要心理諮商協助,非必要請避免前往醫學中心或大型醫院就診,減少病毒傳染的機會;可選擇居家附近的心理諮商所尋求協助,請前往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民眾協助網頁:https://www.twtcpa.org.tw/counseling查詢相關資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