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7日 星期二

班督導週報2009.02.18主題:網路成癮


班督導週報2009.02.18

主題:網路成癮

 

    每年在學期剛開始的時候就會開始討論到網路成癮的問題,今年這個問題還被教育部列為關心的議題。台灣目前網路成癮的人口比例大約在6~8%之間,約為150萬人左右,大多是沉迷在網路世界虛擬的關係中,不管是線上遊戲、網路購物、網路聊天室等等,久而久之就會變成習慣,從此無法自拔。有些網路使用者雖然使用網路時間很長,但可以正常上班上課、不會出現生活作息的異常,也不會影響到人際關係,因此認為自己不是網路成癮者;但也因為有些網路使用者可以經濟自主、生活自主,因此在成癮之後,除非能夠自己有頓悟,否則更難獲到好的治療效果。


    如何判斷是否已經網路成癮呢?目前最常用的就是匹茲堡大學的檢測標準,總共有八項:



    1. 我會全神貫注於網際網路或線上活動,且在下線後仍繼續想著上網時的情形。

    2. 我覺得需要花更多時間在線上才能得到滿足。

    3. 我曾努力過多次想控制或停止使用網路,但並沒有成功。

    4. 當我企圖減少或是停止使用網路,我會覺得沮喪、心情低落或是脾氣易暴躁。

    5. 我花費在網路上的時間比原先意圖的還要長。

    6. 我會為了上網而甘冒重要的人際關係、工作、教育或工作機會損失的危險。

    7. 我曾向家人、朋友或他人說謊以隱瞞我涉入網路的程度。

    8. 我上網是為了逃避問題或者釋放一些感覺諸如無助、罪惡感、焦慮或沮喪。



    如果其中有超過五項的答案是「是」,大概就符合網路成癮的初步判斷;如果加上每週除了工作必須的使用外,上網時間超過40小時以上的話,那就可以肯定是網路成癮症了!




    網路成癮者通常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他所需要的真實感受,例如被關心瞭解、良好的互動、友善的人際關係、或是可以達成的成就感等等,突然在虛擬的世界中發現這些都可以被滿足的狀況下,就會越陷越深。網路成癮者最常出現的症狀有:一、情緒障礙,例如易怒、不耐煩、刻意的冷漠等等;二、現實生活人際關係的退化,寧可跟不認識的人聊天,也不願跟週遭的親人朋友有互動;三、生活作息的轉變,開始出現遲到、晚上不睡覺,早上起不來等等;四、缺乏現實感,不願面對現實生活的壓力,轉而逃避在虛擬的世界裡。




    預防重於治療,是改善網路成癮症狀的最高原則
如果週遭的父母親友可以多花一點時間陪伴網路成癮者,多一點有效的溝通,拓展廣泛的興趣,並且能夠對於科技產品的使用不要過於排斥,造成認知的代溝,都可以有效的防範網路成癮於未然。另外家長也可以在家中的網路上加裝「色情網站鎖」或是「時間控制鎖」,避免子女瀏覽限制級的網頁,或是使用網路過度若是已經出現網路成癮現象,雖然可以使用藥物幫助控制情緒,或是接受心理諮商,使用行為治療或認知改變療法幫助調整,但因為再度成癮的機率很高,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去進行後續的治療,通常療效都不是很好。不過,家長也不要因此過度反應,完全禁止子女使用網路或電腦,導致親子關係的緊張,甚至往外到朋友家中或是網咖使用電腦,那麼可能會產生更複雜的問題。陪伴子女使用電腦與網路,適時的加以說明與引導,讓她們可以瞭解電腦與網路是很好用的工具,但不能使用過度,將能有效地讓網路成癮的機會降到最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