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3日 星期一

平安線 班督導周報 004期

班督導周報004期2008.11.3

主題:奪命連環CALL的個案 



Q: 有些個案會不斷打電話進來找人聊天,但中心卻希望該位個案能固定與某位志工接線,其他時間則要限制時間。電話協談的目的不就是要幫助人嗎?為什麼還要限定時間? 



A: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第一、平安線的定位,第二、當事人的需要。平安線設置的目的,是為了讓心中愁苦的人有個出口,也藉著對談的過程,讓對方感受到溫暖、同理,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如果我們的協助的確能夠幫助到個案,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他不斷地還需要打電話進來?一則是我們的對談沒有發揮功能,一則是個案根本只想找個說話的對象。



若是前者,我們就要先省思自己,是否對談過程沒有善用同理心?是否對談的模式流於閒聊或敷衍?是否提供的解決問題方式無法幫助對方?藉著每次接完電話之後與班督導的討論,我們可以更清楚知道自己的處理過程是否有些不自覺的偏頗或缺失;若是該做到的都做到了,或許就是個案的問題,志工也可以對自己的助人能力感到放心。



若是後者,可能個案無法清楚地邏輯思考,也可能是精神疾病患者,甚至只是因為無聊沒有人說話,就不斷地打電話。若是每通電話我們都給予足夠的時間,但是個案根本沒有改變的意願,反而因為我們的回應而狂CALL成癮,寧可在家中打電話,也不願意出門去建立人際關係,或是面對他個人的問題。那麼,我們是在幫助個案,還是反而害了個案?因此,提醒他與固定的志工對談,提醒他今天已經打來幾次,雖然可能某些個案會生氣、抱怨,但也能讓他知道不能依賴電話,應該要更積極的去處理他自己的問題。



接案結束後與班督導的討論,可以幫助班督導掌控這類型的個案,並且藉著班督導間的留言溝通,能夠有效地找出這類型個案的習慣行為模式。另外,班督導會在每個月固定的班督導會議中提出討論,或是直接與責付心理師討論,進而找出對該個案最有幫助的方式公告週知,讓平安線所有志工都用同樣的態度來幫助個案。



貼心小提醒



根據心理師法規定,只有具證照的心理師才能執行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業務,最近一次的社工師法修正案,將心理諮商列入社工師的執業範圍,但已經遭到駁回!因此,任何不具國家證照的助人工作,卻使用「諮商」或「治療」者,將會依法對該助人者與聘用機構進行罰鍰。因此,請大家在電話中的用詞一律使用「電話協談」或「電話輔導」,以免有心人士刻意錄音檢舉,造成志工個人與平安線的困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