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會愛上「跟自己不一樣」的人?—從《母胎單身大作戰》看見互補的吸引力
蔡培琳 實習心理師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朋友,或者你自己就是?
l 一個總是深思熟慮、做事前會列出清單的人,但偏偏喜歡上一個隨性自在、走一步算一步的人?
l 又或是你敏感細膩,小劇場滿腦子跑個不停,卻容易被一個冷靜、話不多、不善表達情感的人所吸引?
明明頻率不同,卻偏偏讓你心動不已。這樣的吸引,在心理學中有個詞可以形容,叫作 「互補性」。
📺 從《母胎單身大作戰》看見互補的選擇
在近期熱播的戀愛實境節目《母胎單身大作戰》中,參與者姜志受就遇上了這樣的情境,讓她在兩位對象間猶豫不決:
一位是積極示愛、情緒隨著她起伏的賢圭;另一位則是情緒穩定、話不多卻讓人安心的勝理。
志受個性細膩敏感,容易在關係中感到不安。而勝理正好相反—他情緒平穩,恰好能穩住志受的焦慮,總是在她不安時安靜地陪在一旁,不追問、不逼迫。最終,她選擇了情緒穩定的勝理。
這不只是她個人的愛情選擇,也喚起許多觀眾在關係中的熟悉感:為什麼我們會被那個「剛好跟自己不一樣」的人吸引?
什麼是互補性(complementarity)?
互補性,指的是我們在關係中,會被那些擁有我們所缺乏特質的人吸引,因為他們身上有我們沒有、但欣賞甚至渴望的特點。
例如:
l
當你內心混亂時,容易被穩定冷靜的人吸引
l
當你個性活潑開朗,反而對安靜內斂的人感到好奇
l
當你深思熟慮與謹慎,可能會被隨性衝動、自信堅定的人所吸引
這不僅僅是性格上的差異,更多時候,是對方潤滑與填補了我們缺乏或渴望的需求。就像志受被勝理的平靜所吸引,帶來安全感。
互補帶來吸引,也可能帶來挑戰
雖然互補帶來吸引力,但這種差異也可能帶來摩擦。儘管志受(那位敏感細膩的女生)最終選擇了個性互補、情緒穩定的勝理,但兩人相處中仍看到不少挑戰。
在《母胎單身大作戰》節目中,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志受曾向勝理分享過往傷痛,但幾天後勝理卻完全忘記志受說過的話,志受臉色瞬間僵住,眼神中全是震驚與受傷。對勝理來說,他可能是「記性不太好」或「沒意識到那段話的重要性」;但對志受而言,這樣的回應就像是:「我很努力說出口的情緒,你卻沒有放在心上。」
這是互補關係中常見的困境:
l
一方努力表達情緒,另一方卻未能接住
l
溝通節奏和理解方式不在同一條線上
l
互補若缺乏理解,容易從「相互吸引」變成「相互拉扯」
從互補到理解
互補性關係常有火花,但也容易讓人陷入「愛得辛苦」,如果雙方沒有意識到彼此差異的來源,就容易陷入困境。
「那麼,是不是互補的關係就一定不適合?未必如此。」
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意識到這樣的互補模式,並且學會看懂彼此的行為背後,藏著什麼樣的需求與情緒。我們能不能在差異中,找到新的相處節奏?
我可以做什麼?
1.
覺察自己的需求:不是問他對不對,而是可以先觀察自己什麼時候會感到不安、在意什麼。
2. 理解對方的愛語與表達方式:例如對方的冷靜,不代表冷漠;話少,也不代表不在意。試著理解他傳達關愛的方式,並問問自己,能接受這樣的互動嗎?
3.
建立溝通橋梁,不強迫一致,但求理解:互補不是一方妥協,而是兩個不同步的人,試著找到一種新的節奏。
互補的關係,本來就有張力,即使雙方努力靠近,仍可能在某些時刻感到受傷,甚至懷疑自己是否過於敏感。但這些感受不是錯,光是願意看見自己的感受與需要,就是一種開始。
你是否也曾在關係中遇到過這樣的互補?不妨想想,這樣的差異為你們帶來了什麼?而你,又能如何溫柔地照顧自己的需要,在差異中找到新的平衡點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