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1日 星期四

【心衛文章】男人們,咱們的面子到底值多少錢?-----張哲銘實習心理師

 

男人們,咱們的面子到底值多少錢?

撰文者:張哲銘實習心理師

近期Youtube上「山道猴子的一生」爆紅,分為上下兩集的影片點閱至今(112年9月11日)已經總計超過1300萬,在網路上引起熱且的討論,其中風趣的內容、特色的畫風讓網友皆津津樂道。其中故事主角在面對的各種選擇(是否販售紅牌重機、借錢給女友騎擋車等等)時,不時會有「這樣很遜」、「這樣會是大家所羨慕的」、「這樣很瞎趴」等等的口白出現。彷彿在這故事中,他人的眼光,對做為男性的主角來說具有決定性的影響。而影片中處處表現出的男性形象,也展現出這個社會對於男性的期待,還有做為男性的主角所對自己的要求。這讓在觀看的我同時思考—「男人,到底要為了『成為男人』,投入多少血與淚?」。


成為「男人」的重擔


「我有時會不自覺地站出來要帶領其他人,就算我其實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會覺得照顧大家是我的責任,儘管我自己已經精疲力盡...

男人們,從什麼時候開始,強大成為我們的義務?勇敢成為我們的標配?

儘管國內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工作平等法推行多年,社會大眾對於性別平等的知能逐漸普及,當今社會上對於男性在各個場域情境中仍有許多不同的要求:高富帥依舊是社會對於男性在擇偶市場的時被要求標準;成家立業依舊是男性成年後被期待的家族任務;工作上被期待領導團隊、展現魄力仍是對於男性的第一印象;在交友市場中風流倜儻而瀟灑不拘的表現仍被推崇;性行為中對勇猛追求與巨大的性器官仍是為驕傲的表現;強健的體魄與優越的運動表現仍被視為必要條件....等等族繁不及備載。這些社會所對「男人」的期待遠遠超乎小時候課本所說「男兒有淚不輕彈」這麼的簡單。每位被社會所建構出來的男性,都在這追求成為可靠、有力、獨立而堅強的「男人」—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已經潛移默化下自動追逐的。看似理所當然的社會標準與眼光,使可以達到標準的男性獲得肯定與尊敬,卻也使做不到的男性被要求、鞭策著,以成為足夠「合格」的男人。

「這種事怎麼可以說出來,這很丟臉...

「別人一定是看我不起,所以我要讓他們知道我不是好惹的...

男人們,我們的生命中有多少時刻,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格?不夠強大?

無論是男人們對人的柔軟、與人相處的溫柔特質,還是對關係敏銳或面對困難時的示弱表現,社會、歷史、文化建構了不肯定或讚揚的氛圍,甚至塑造不接受的趨勢與處境,而「成為強大的男人」仍為當今男性的重要目標。然近半個世紀以來,許多研究陸陸續續指出,對於男性在追隨被社會所追崇的霸權男子氣概(hegemonic masculinity)時,是持續對於男性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的,包含造成長期的慢性壓力、罹患疾病時的就診意願與就診時機等,也男性在情緒當下時的表達意願與方式中影響,進而衝擊著在親子、伴侶、人際等關係。就像山道猴子影片中的主角一樣,研究指出男性情緒表達絕大多數為「憤怒」與「攻擊」,如同影片主角儘管面對女友的背叛與負債的壓力,只能透過發文攻擊的方式面對感受一般,許多男性的憤怒所蘊含的卻是無可表達的「悲傷」與「失落」。更別說為了讓社會核可自己為合格的男人,愛面子、愛逞強所帶來高風險的行為也會帶來身心危險行為——物質性成癮(煙、酒、毒品)、高風險的行為等,也可能因此導致財務控管失當而負債。宛如山道猴子一般,若持續追求成為目前社會所尊崇的理想(或幻想?)中的男人,男性們所付出的代價,遠遠超乎自己所預期。


擁抱脆弱,看見多元,走進真實


依照「人在情境中」的眼光來看,我們生而為人,無論在想法還是感受的體驗上,亦或對自己的認識、所追求的目標、對他人與自己的期待與想像,也都受到整個社會文化、家庭、工作環境的影響。作為男性,在「成為男人」的過程中,到底「什麼是男人」的標準也都與個人、環境與文化有關。但如果成為「合格」的男人需要付出這麼多代價而且可能無法達到,我們還要自己成為什麼樣的男人?又可以讓身邊的男性們成為什麼樣的男人?

「我能不能允許我自己不這麼堅強一下下,能不能讓自己難過與悲傷?」

也許承認自己柔軟與脆弱,也是勇敢的表現,也是成為男人的時刻之一。

然具希望的是,性別的框架與期待在教育的推進與各社會運動的推衍下,逐漸有所鬆動。近幾年來「男人應該有的樣子」的選擇與可能性越來越拓展。男子氣概典範的逐漸鬆綁,讓他人對於男性的期待開始日趨多元。過往認為「不夠格」的男性形象逐漸被「多元性」所取代,因此,只要當事人所認同的「男子氣概」被自己所接受,與先前相比,他人已經比較以不批判與攻擊的態度面對與看待。

曾有研究指出,對於性別角色與期待追尋較為多元的男性們,在身心健康上更較追尋單一年男性形象的男性更為穩定。到底「什麼是男人」、「什麼樣才夠Man」這些是沒有標準答案的題目,因此當存在在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都給予「男性」有多一點的可能性與選擇,那這社會中「男性」就可以減少透過追隨這社會所期待的樣子,來成為大家眼中夠格的一名「大男人」;當每一位參與在社會中的我們都鼓勵男性以多元方式展現自己,以獨特的眼光來看到每位男性,那每位男性也就更有機會以多元而獨特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感受、想法與期待,也會因此這些男性的後代子孫、身邊的親朋好友,就也有機會感受到來自這些男人的真實情感,也能使關係更靠近,中止「男人應該」的毒性男子氣概魔咒。

「我是個男性,也是個男人,我怎麼被教育著?我又怎麼被期待著?」

如果前述是以「拓展男性可能性」的眼光,那做為社會中的一份子,持續對於自己的性別經驗覺察也是重要的一環。無論做為順性別男性、順性別女性、跨性別男性、跨性別女性、非二元性別者,這社會對於男性的要求與期待始終影響著我們對於自己、對於他人的互動關係中(例如:女性會被教導順服男性的領導、對於男性不擅言詞與情感表達應該予以包容...等等)。除了允許、尊重自己與他人可以有除了「標準答案」以外的選擇外,對於自己如何做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決定、心中如何思考與感受,這些與性別的教育與養成有甚麼影響,對於鬆綁男性框架是有所幫助的。也許並非每位男性都希望自己可以在面對失望時以憤怒表達,也或許不是每個男性都想成為身強體健的體育好手,而當自己與所被社會期待的不同時,理解對自己的期待如何被社會所建構、我們又是如何被要求塑造自己,卻也替自己拓展了一段屬於自己的自由,一段允許成為自己的自由。

「山道猴子的一生」做為一個Youtube影片,有人說他真誠真摯,有人說主角很屁,但我卻不禁想,這其實寫的都是每一個男人在長大過程中的故事。社會給男人的枷鎖與負擔,其成本與後果也需要整個社會一同承擔。鬆綁男人吧,從覺察和接納開始,讓男人們被自己、被親友、被社會允許,走進多元的可能性;也鬆綁每個人吧,當男人不再需要尋求勇猛、強大與堅強,人們也能更被接納屬於自己獨特的樣子。

實習心理師介紹:張哲銘 實習諮商心理師

✨ 張哲銘 實習諮商心理師✨


🎓【學歷】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三年級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學士畢業

🧳【經歷】
世新大學兼職實習諮商心理師
曾任親密關係暴力被害人社工督導/社工、親密關係暴力相對人輔導服務社工

📝【關注與專長議題】
親密關係/家庭關係
性別議題
男性憂鬱

📚【訓練背景】
2018-2023 Satir個別諮商/伴侶諮商訓練課程與團體督導
2021-2023 心理劇訓練課程
2018 接受與承諾治療訓練課程

🤝【相關帶領經歷】
2016-2023 婦女、男性、大學生、青少年等逾10場團體帶領經驗
2023 親密關係人身安全講座

張哲銘實習心理師擁有逾8年的助人實務經驗,曾任社工的他對於家庭關係、伴侶關係頗有心得。如果諮商是一支舞蹈,歡迎你與哲銘心理師一起跳入自我與關係覺察的舞步。


📞【預約方式】
請撥打淡水院區電話:02-28094661轉2179,或親臨中心進行預約。




2023年9月20日 星期三

【心理師的話】老是擔心自己沒跟上新動態?淺談「錯失恐懼(FoMO)」–曾心一實習心理師

老是擔心自己沒跟上新動態?淺談「錯失恐懼(FoMO)」

撰文者:曾心一 實習諮商心理師


「欸,你有看到他在社群網站上Po的那篇文了嗎?」

手機跟我們的生活緊緊相依,不管是網路流行話題、朋友近況、股市變化都能隨時瀏覽,我們的生活已然與眾多資訊密不可分、被其所影響。有時候,我們可能會為了跟上最新資訊而緊盯著手機,擔心下一秒就錯過了什麼,甚至因而產生「不想落後、不想跟不上話題」的焦慮。如果你也常有這種心情,代表你可能有「FoMO(Fear of Missing Out)」,也就是「錯失恐懼」的狀況喔!近期彥德實習心理師與我們分享社群媒體使用的議題,本文將深入探討其中所提的FoMO概念、常見情境、可能影響,並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方法可以應對。


FoMO是什麼?

FoMO,即「錯失恐懼」,是一種對錯過重要事件或機會的恐懼和焦慮感。當我們渴望瞭解卻無法實現時,可能就會產生這種感覺。當我們看到別人在社群網站上分享新照片、社群上出現最新動態與消息時,可能會覺得自己錯過了什麼重要的事;因為擔心錯過,便會出現FoMO。這樣的感受會導致一些行為產生,例如不斷地看手機、一直滑社群網站/po文等(Tanhan等人,2021)。


常見的FoMO情境

1. 當你看到朋友在社群網站上分享聚會的照片,發現自己沒有被揪⋯⋯

「什麼?怎麼沒有人約我?」「我該不會被排擠了吧……」

2. 當你在逛線上購物網站,網站給了20%off的限時優惠⋯⋯

「好像沒有到很想要,但怕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還是先買起來吧!」

3. 當你聽到新八卦,才發現自己是朋友群裡最後一個知道的……


為什麼我們會FoMO?

1.想要與他人聯繫

FoMO 與一個人想維持人際關係的渴望有關,當我們覺得自己得與其他人的所作所為保持聯繫、或對別人的生活很好奇時,就可能出現 FoMO;換言之,FoMO 的出現可能是我們對人際關係的渴望、對歸屬感的需求,抑或是對被社會排斥的恐懼等負面情緒。研究也指出,對社群網站依賴性高的人更容易出現FoMO(Gupta & Sharma,2021)。

2.競爭與炫耀心理

我們都會期待自己的生活幸福而滿足,但有時候對物質與心靈生活的追求可能已經遠遠超出了滿足,而是想力求更華麗、令人稱羨的,例如旅遊、買房買車等情境,一個人要的不只是滿足「需要」,而是展現自己的經濟實力的「想要」。當這種對追求沒有帶來幸福,反而令人焦慮,便可能出現FoMO(Tanhan等人,2021)。

3.社群媒體與智慧型手機的盛行

當手機愈來愈方便,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從網路上瞭解別人的生活、互動交流,也就承前所述,不管是與人交往的渴望、競爭心態,都可以在社群平台上實現。我們可以藉此平台取得資訊、滿足競爭與比較的慾望,但同時也因著手機使用的習慣形成期待、深陷其中,可能看著別人在網路上美好的生活,因而自我懷疑、擔心自己跟不上或比不上別人,進而陷入了FoMO的狀態。


五招教你應對FoMO!

在瞭解FoMO的內涵與成因之後,本文參考過往研究,整理出下列五種應對FoMO的方法(Gupta & Sharma,2021;Alutaybi等人,2020),讓我們一起如何協助自己脫離被資訊控制的焦慮:

1.專注於自己

透過關注自己的需求和興趣,發展自己喜歡的事物,可以增加我們的自信心、減少對他人生活的依賴。同時,學習專注於自身當前的體驗、欣賞自己身邊發生的事與生活,能使我們較不易被社群網站上別人的生活所干擾。我們可以學習珍惜自己的經歷,每個人的生活都獨特而難得,價值與體驗難以衡量、更無法被比較。

2.理性思考

當FoMO感覺湧上心頭時,可以停下來問問自己、思考這些問題:

(1) 錯過這件事有多重要?對自己的生活有什麼實際的影響?

(2) 社交網站上別人的生活都是真的嗎?

(3) 別人的評價/按讚數有多重要?那對我有什麼影響?

透過這些問題能協助我們思考自己受到FoMO的影響,梳理焦慮感受的背後是什麼,便可以協助我們減輕過度的焦慮與非理性的想像喔。

3.好好經營重要的關係

經營人際關係可以滋養我們的生活,但不只是透過在社群網站上互相追蹤這一種方法。邀請你想想看自己期待的人際關係長什麼樣子、如何經營與互動。當感受到FoMO時,可以嘗試與對方溝通你的需求與感受;同時,你也可以嘗試主動出擊,邀請對方一起活動(如從事雙方的興趣),享受關係間真實的珍貴時刻,進而降低孤獨感、增加連結喔。

4.發展更健康的使用習慣

FoMO與社交媒體的使用息息相關,那麼我們也可以透過控制社交網站的使用因應FoMO,減緩被資訊控制的焦慮。例如,可以設定3C的使用時間限制,控制自己可以使用的時長與頻率;再者,也可以將通知關掉,或使用「專注模式」減少通知,以及透過相關app協助自我控制。

5.透過自我對話來控制

承上,靠意志力忍耐不做某些事的衝動有時蠻困難的。在面對FoMO帶來的困擾時,我們可能會對自己說「不要再滑手機了!」,但不見得有效果,這時我們可以試著換句話說,例如:「我沒有必要現在滑手機」、「我決定不要檢查新的通知」等。透過這樣的句型提醒自己是有能力、有毅力的,有決心做好自己期待的行動。


隨著當代社會互動型態變化, FoMO議題逐漸浮現也備受研究社群關注。透過自我覺察與認識,整理自身感覺與想法,能協助我們認識自己究竟在焦慮什麼,進而更好的回應、緩和內在情緒。除了上述方法之外,也歡迎你在面對生活中各式感受與議題時,尋求專業資源的協助,透過心理師等專業人士與你一同瞭解自己、找回生活的平衡。


References

Alutaybi, A., Al-Thani, D., McAlaney, J., & Ali, R. (2020). Combating fear of missing out (FoMO) on social media: The FoMO-R meth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7(17), 6128.

Tanhan, F., Özok, H. İ., & Tayiz, V. (2022). Fear of missing out (FoMO): A current review. Psikiyatride Guncel Yaklasimlar, 14(1), 74-85.

Gupta, M., & Sharma, A. (2021). Fear of missing out: A brief overview of origin,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and relationship with mental health.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9(19), 4881.


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最新快報:諮商心理師專技高考放榜!馬偕協談中心七位上榜!

 一一二年度諮商心理師專技高考放榜!

馬偕協談中心訓練結業學員共計七位上榜!


馬偕第14屆

廖思媛、吳欣諭


馬偕第15屆

王歆韶


馬偕第16屆

劉濰萱、姚芝宇、宋昱


馬偕第17屆

連爾凝


恭喜以上七位加入諮商心理師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