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強是溫柔包起來的傷-理解「過度堅強」的身心代價與療癒之路
文/李冠瑩諮商心理師
「我不是不會痛,只是學會不說。我不是不需要人,只是太習慣讓別人需要我。」
在諮商室中,我常常遇到這樣的來談者:
他們通常表現得非常理性、成熟,並且總是為他人著想,情緒穩定而不輕易表露,當他們說「沒事」或「我還好」時,語氣溫和,讓人聽了很難不相信。然而,當我們進一步交談後,我們會發現,這些看似無所謂的話背後,隱藏的是長期的壓抑、委屈,甚至孤獨感。
這些人通常擁有一個共通點:習慣為他人付出,卻很少照顧自己。
他們對他人的情緒非常敏感,擅長安慰別人,卻很難對自己表達同樣的關愛;當感到疲憊或需要支持時,他們常常無法清楚地表達自己的需求,甚至會選擇將這些需求壓抑在心中;同時,他們內心經常質疑自己,習慣性地抑制自己的情緒,習慣了不表達痛苦,習慣了讓別人覺得他們總是能夠堅強圓滑地處理一切,甚至會告訴自己:我不應該需要幫助,我應該可以撐得住。
這些行為背後,往往隱藏著長期壓抑的情感,這些情感難以得到安全釋放,隨著時間推移,會逐漸消耗內在的能量,最終可能引發情緒枯竭、慢性焦慮,甚至出現失眠、身體疲憊或腸胃不適等身心症狀。
長期處於這種情況下,來談者常常會感到自己像是一直在「為別人活」,但卻忽視了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與需求。這種「自我忽視」的情況,其實是壓抑情感的一種防衛機制,長久下來,可能對身心造成很大的影響。
l
堅強,是為了撐過沒有人接住的時候
很多來談者會這樣說:「我不想讓別人擔心」、「他的事更重要,先處理他」,或者「說了也沒什麼用,還不如不說了」。這些話語聽起來像是內心的自我對話,它們早已深深根植在我們的思維模式中,成為一種無意識的習慣。這樣的行為模式,可能讓你覺得自己在「成熟」、「懂事」,但其實它源自於一種生存策略,是我們在某個階段學會的應對方式,並且在長期的經驗中逐漸內化─而你不得不繼續使用這樣的策略繼續維生。
也許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曾經在一個不被允許表達情緒的環境中,或是當你需要幫助時,發現並沒有人願意耐心的傾聽,這些經歷慢慢教會了你,將焦點集中在他人身上,這樣至少能夠感受到自己有用、被需要,並且能夠感覺自己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掌控情況。
然而,長期的「情緒讓位」、「將他人放在自己之前」的行為,可能會讓你逐漸與自己的需求、情緒越來越疏離,甚至不再能夠真正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當我們忽略自己的情感需求時,最終可能會對自己感到陌生,甚至感受到孤獨。
l
當你忘了自己也需要被擁抱
有些來談者在關係中看起來非常獨立、體貼,甚至在照顧他人方面無微不至。但當他們的伴侶或親密的人開始接近、試圖關心他們時,他們卻常常感到不安、焦慮,甚至會選擇逃避。這並不是因為他們不渴望被愛,而是因為他們太久沒有「被照顧」的習慣。甚至在潛意識裡,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不配被照顧,甚至會對親密關係產生某種程度的恐懼。
這正是許多「過度堅強型」人格的防衛機制之一:他們渴望親密關係,但往往帶著恐懼與不信任。當我們長時間未能放下防備,未能允許自己示弱,我們就會逐漸忘記,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並不一定是危險的。事實上,當我們開始允許自己表達需求,並開始接受他人的關愛時,才可能真正感受到療癒的力量。
而療癒的第一步,是學會承認自己有需求,願意在安全的環境中接受被他人照顧,這需要我們勇敢地放下過去的防衛,並重新學習「信任他人」的能力。
l
練習讓自己,也成為被照顧的那一方
療癒是一場細水長流的歷程,而不是短期內就能解決的事情。當你開始學會卸下長期建立的防備時,以下這些練習,將有助於你逐步恢復與自己和他人更真實的聯繫,送給正在努力放下防衛的你:
1. 練習表達自己的需求
從一句簡單的「我今天有點累,可以請你幫我一下嗎?」開始。對許多人來說,這樣的表達聽起來可能很簡單,但實際上可能會遇到內心的掙扎—「我不想麻煩別人,我不應該讓他們看到我脆弱」或「如果我提出需求,會不會讓對方覺得我不夠堅強?」這些內心的抗拒聲音是常見的,而這個練習會幫助你了解,真正關心你的人,不會因為你的需求而遠離,反而會更想貼近你。這是建立互信的第一步,也會幫助你學會如何逐步卸下防備,讓自己變得更加真實。
2. 覺察「自我忽略」的時刻
當你再次下意識地選擇將他人放在前面時,停下來問問自己:「我現在的感受如何?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這聽起來像是理所當然的問題,但在實踐中,它將會引發更多的困惑或反思,你或許會發現自己不知道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或許會感到空虛或困惑。這是自我關懷的開始,也是理解自己情感需求的重要步驟,不過這條路可能不會一蹴可幾,有時候你可能會覺得自己迷失了。
3. 允許自己脆弱,也是一種成熟
脆弱並不意味著不堅強,事實上,它是一種勇敢地面對內心真實的表現。然而,對許多人來說,允許自己脆弱可能會讓他們感到焦慮、害怕甚至羞愧。「如果我脆弱了,會不會讓別人失望?」這樣的恐懼是很真實的,但當我們能允許自己表達脆弱時,你會發現自己與他人建立的連結不僅更加深刻,反而會讓自己更感到親密和被接納。這是一種成熟的表現,同時它也可能帶來不小的挑戰。
4. 尋求專業協助,創建一個安全的自我探索空間
諮商是一個安全的空間,提供你一個不帶評價的環境,讓你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需求,並且被接納、被理解。透過這樣的過程,你可以逐步恢復與自己內在的真實連結。
l
你不必一直堅強,因為你值得好好被愛
堅強確實是一種重要的力量,但更深層的勇氣,是願意放下這份堅強,允許自己展示脆弱。這不是示弱的表現,而是一種深刻的自我信任:相信自己值得被理解、被接納,並且有權享受他人的關愛。
如果你正在閱讀這篇文章,或許它是你在某個階段的提醒—你不必一直是別人的依靠,你也應該擁有屬於自己的避風港。願你有一天,你不再只是那個一直撐住的人,而是能夠在需要的時候安然靠岸,安全地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