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個諮商師
黃乙白 諮商心理師
準備研究所考試的那一年夏天,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去參加了一場親子登山的活動。因為我是一個人代表我的機構去參加,所以不需要照顧任何一個小孩,但是整個登山的路程上,我的周圍都是帶著小朋友的父母,我靜靜地一邊按自己的速度往上走,一邊觀察著這些爸爸媽媽與自己的孩子互動的樣子,那是一個特別而對我而言非常有啟發性的經驗。
孩子在玩樂與冒險當中,總是很容易疲累、很想要耍賴,幾乎才開始走沒多久,我便陸陸續續開始聽到很多小孩抬起他們滿頭是汗的臉,撒嬌地問爸爸媽媽還有多久才會到,有些孩子會說自己不想走了,想要放棄了。有趣的是,每對父母的反應都不一樣!
有些父母為了不讓小孩哭鬧,直接把小孩抱起來走,變成父母背著小孩爬山的局面;有些父母會決定停下來,不再繼續往前走,而是選擇在某個中途站休息之後就打道回府了,往回走的時候有些還會抱怨主辦單位個幾句;有些父母創造了一些可以轉移小孩注意力、幫助他們忍耐痛苦的方法,一邊往上爬一邊數階梯、玩遊戲、猜謎語;有些父母給小孩美麗的願景,當小孩問她們為什麼要爬、終點會有甚麼的時候,他們告訴孩子終點會有一個遊樂園、好多好多糖果、好多好多玩具。也有父母自己爬不動,而對一馬當先自顧自往前走的孩子大聲斥喝。
我最喜歡的一段畫面,是一個帶著女兒的媽媽,小女孩聽到別人的媽媽在告訴別的小孩終點會有什麼,她牽著媽媽的手,一邊認真地低頭看著腳下的階梯,賣力地抬起腳一步一步往上爬,一邊問媽媽說:「媽咪,爬到最上面會有什麼啊?」媽媽也低著頭注意的跟著孩子的腳步,拉著孩子的手,用一種溫柔而充滿好奇的語調說:「媽咪也不知道耶!好期待喔,不知道上面會有什麼,那我們一起努力爬到上面看一看好不好啊?」,小女孩繼續認真的表情往前走,但語調變得高昂又興致勃勃:「好啊,我們去看看。」
這些不同的回應,讓我在獨自往上爬的過程中,有很多思考。
人生中有多少事,不也是像登山一樣需要經驗好多的辛苦、啟動好多的忍耐,為了體驗到某種完成、嘗試新的事物、做到某些改變、甚至療癒一顆受痛苦的心,人們需要有好多勇氣、專注、相信、和為自己鼓舞的能力,只是難免,總會有想要放棄的念頭。當想要放棄的念頭出現的時候,做為一個陪伴者的角色,怎樣的回應才是被陪伴者真正需要的呢?是代他承受痛苦?讓他學會放棄比堅持輕鬆?還是讓他覺得是全世界的錯?是在過程中創造美好的樂趣?還是用不切實際的願景欺騙他們堅持?亦或是,因為自己的有限而壓迫被陪伴者的冒險精神與勇氣?
在成為諮商師之前,我一直認為諮商是一段旅程,而諮商師就像是一個熟悉異地風情的導遊,我抱著這樣的一個隱喻進入實習的過程,卻慢慢發現,與其說是導遊,諮商師更像是一位嚮導,因為個案走的其實是一段艱辛而挑戰自己的路,路途上不是享樂、不是消費、不是留念,諮商師的角色也不是代替個案跟異國的商家做交涉、做安排,而是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個案自己一步一步前進,成為一個穩定的保護、導引與鼓舞者。這樣的轉變讓我想起那一個夏天午後遇見的那對母女,和當時心裡深深的觸動。
一個好的諮商師,可以承認自己並非全知。
能夠保護卻不使人失去自己的能力。
不需哄騙卻能喚起人對生命與未知的希望跟好奇,
並且能幫助個案與自己的辛苦、恐懼、失落共存,專注地往前進。
至少,我是這麼想的。